我愛北京天安門 旁邊的飯店

來源: 2014-07-10 01:07:1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天安門旁邊的飯店叫北京飯店。



  北京飯店始於1900年兩個法國人開的小酒館,1907年中法實業銀行接管了北京飯店,建成了一座有5層樓的賓館,1917年有加蓋了層樓的B棟,很長時期內它是北京首屈一指的歐式賓館。
 
    1949年以後它隸屬於管理局,成新中國國和外事接待的重要所,具有相當高的政治地位。我認識幾個從70年代就開始訪問中國的日本人說,當時他們來中國都住在北京飯店,烤鴨便宜極了。還說,當時沒有娛樂的地方,他們總是聚在北京飯店喝酒。他們吃便宜烤鴨的年代,正是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還硬說自己最幸福的年代。
 
    80年代初北京市裏賓館還很少,外國在中國的辦事處多設在北京飯店。那時,我的筆友、一位日本老太太托人給我帶來一本《廣詞苑》(厚重的字典)。來北京出差的那人把字典放在了他們公司的辦事處(好像是鬆下電器)讓我去取。那事務所就在北京飯店。
 
    那是個冬天的下午,我順著北京飯店的斜坡走到門口,大模大樣地往裏走,門衛客客氣氣地把我擋住了。說是沒有入住證件不讓進,無論我如何講“我去n層樓的x公司辦事處,拿點兒東西就出來”,門衛就是客氣地擋住路不讓進。
 
    回來後跟人講在北京飯店受阻的事情,人們都說:那是因為你穿得太土。從沒覺得自己土,那天穿了男女老少皆宜的白塑料底黑燈芯絨麵的五眼棉鞋,藍滌卡褲子,半長的藍色棉大衣,棉大衣上還翻著個灰絨領子,灰絨領子襯亞洲人的黃皮膚很合適。這一身穿著怎麽看都是端莊大方、厚實嚴肅、邪不侵正的樣子。絕對是當時中國公民的平均值,怎麽就土了呢。
 
    總得想辦法取回來東西吧。到係辦公室借電話給北京飯店打電話,跟總機講“請轉nnnn號”,又毫無理由地被拒絕了。係辦公室主任出主意說:跟他們講外語。按他說的,我拿聲拿氣地用日語跟總機講跟剛才同樣的內容,一下就接通了。
 
    後來才悟出來,北京飯店是外事機構,不讓國人進。當時各大學的留學生宿舍也有門衛,嚴格控製中國學生入內。中國人最會作踐自己人,最不相信自己人,就好像你跟外國人來往就要裏通外國似的。
 
後來人家順道送來了那本《廣詞苑》。
 
    幾年後的90年已經在留學了,有個規格很高的中日研討會,日方出席的人讓我去作翻譯,北京的賓館可以自己挑,自己預定,我選了北京飯店。第二年又有一次同樣的機會,我仍選了北京飯店,而且是可以俯視故宮的貴賓樓。後來有人讓我推薦北京的住宿時,我都推薦他/她北京飯店。當時的北京飯店比較舊,設備上不夠5星級的標準,但它是房間寬敞、屋頂高,這些正是“大陸”、“老北京”的特征。
 
    時過境遷,北京高層飯店、酒店林立,發展速度之快讓出租司機記不過來。北京飯店也不再是黃帝的女兒,也加入到市場經濟裏。3個館的一層樓整個就是條商店街,從古董到中草藥什麽都賣,誰都可以自由出入了。
 
    每次回國去王府井時都順便去一趟北京飯店,那裏的東西價格是供給外國人的天價,咱看看就行。每次去都借用廁所,那是街上公廁無法可比的。帶女兒去的時候,一定在那裏請她吃蛋糕。那時外邊還買不到那麽好的蛋糕,一塊蛋糕一杯果汁,女兒過年似地高興。她在那裏慢慢吃,我趁機去王府井買東西。看一個3-4歲的小女孩獨自坐在那裏吃,服務員就過來逗她,不寂寞也安全。現在的治安是不敢這樣“寄存孩子”了。
 
    很多年沒有去過北京飯店了。去年暑假想請女兒吃頓中國傳統菜,帶她到了北京飯店。一切都變了樣,變得高貴冷豔,一樓的商店街變成了高級餐廳街。正是午飯時間卻見不到顧客,我挨家看菜單、看菜價,看到一家自助餐350元/位,腦子裏立即浮現出我家附近30元/位的自助餐,貨和貨不能比,但習慣的味道就是自己喜歡的味道。
 
    帶女兒進了七樓的“譚家菜”,這是清末民初的名噪北京的菜館,至今仍是除北京飯店裏的一家外,沒有分號。也許是午飯的原因,店裏冷冷清清。

1 譚家菜館長廊,兩側是單間。




2
牆壁上的裝飾




3 牆上掛滿了這樣的照片




4 牆上的照片,能看出來是誰嗎?




5 芥末鴨掌。好吃,鴨掌完整,大小均一。




6 該店特色菜:xxx菇、芥菜。好吃,清淡又味濃。




7 韭菜盒子。這個很好吃,那誰不是說用韭菜盒子做香水嗎,就選這家的吧。




8 罐燜鹿肉、罐燜牛肉。鹿肉莫名其妙,牛肉跟我家的味一樣(女兒語),不如多定幾個韭菜盒子。




9 該店特色菜:蒸豆腐羹。能吃出豆香,即是菜又是湯。


 
就這幾個菜加上茶水花了六百多塊錢,最遺憾的是女兒並不感興趣,她說最好吃的還是家門口四川館的酸辣粉
10 就是這個,7塊錢一碗。



11 而且,每次去都說再來一碗,我什麽都不要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瘋狂的愛就像出水痘
  
    
走街穿村看日本

    “紅太陽”照耀下 

     
髒話·罵人話的語言學
     
     我人生的第一筆投資 
     
     50後與窮命

     
    
遠史是鏡、近史是屎
      
     希望你們都活著~!
    

     重返錦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