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旅行日誌(9)- 貴州西江苗寨剪影(上)

來源: 2011-08-20 22:39:5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在色彩斑斕的貴州高原風情畫卷上 , 獨特原始而多元的貴州少數民族風情 , 無論濃墨還是淡彩 , 都給貴州的靈山秀水留下了鮮明多彩 , 韻味無窮的少數民族文化印記。

除漢族外,貴州世居地少數民族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壯、瑤、滿、白、蒙古、羌和土家等 17 個 , 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苗族。苗寨和苗族人的生活讓我神往已久,這次我們就自駕去了位於貴州凱裏東南的西江苗寨。



從貴陽去西江苗寨大約三個小時的車程,一路上黔東南青山綠水的秀美景色讓人心曠神怡。西江苗寨是全國最大的苗寨,有5600 多人,1200 多戶。所以稱為 “千戶苗寨” 。西江,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係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為苗族,自稱“嘎鬧” 。千戶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腳樓層層疊疊,靜靜的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雖然如今的西江苗寨已經是旅遊熱點,但是那撲麵而來的濃鬱獨特的民族風依然讓人耳目一新。走進寨門,那盛裝的苗族村民便遞上迎客的米酒,吹打起熱鬧歡快的苗樂來迎接你。

穿過山腳下寨子裏遊人集中的商業區,我們拐上一條石板小路,去尋找苗王(也叫鼓藏頭)的住所。


這窄窄的石板小路在一片苗寨民居中依山蜿蜒穿行,這讓我們得以近距離仔細看看這苗寨吊腳樓。

山路


 

“ 自古苗人住高山 ”,西江 1200 多戶民居中絕大多數修建在70 多度左右陡坡上,吊腳木樓櫛比相連,次第升高。每一幢木樓的房基,都用石塊堆砌而成,坡度越陡,所砌的房基也就越高,為穩固起見,房基還分兩級甚至三級。西江的“吊腳樓” 實際為“吊腳半邊樓” ,在苗語中意為“把平房抬起來的樓” 。即每排的最外一棵柱子齊二樓樓板處栽下,成懸在半空狀。這些房屋全以榫頭銜接,可曆百年風雨不傾斜,造就這些房屋均為無圖作業,全憑一把尺子,一根墨線,一把銼子,一把斧頭來完成,造型結構全在師傅的記憶裏。

吊腳樓多為三層,基座以 青石 、卵石壘砌,一層存放農具 , 關養牲畜、儲肥,二層住人,設有堂屋、灶房、臥室、客房。堂屋中央擺著一張木製花邊長桌 , 為迎客宴席之用。堂屋前為曲形木條欄杆 , 供夏天乘涼和小憩。木樓前麵左右板壁上雕刻各種花鳥圖案 , 門窗用小木條裝成花邊圖案。三層為糧倉。居住層有長廊,圍有木欄,設有長凳,苗家姑娘多在此挑花刺繡,人稱長廊木凳為 " 美人靠 " 。房前房後不遠處 , 建有晾禾架和穀倉。戶與戶之間的路用青石鋪砌連通 , 並有排水溝。西江房屋的屋麵依山勢而定朝向,一般為坐西朝東,坐南朝北朝北,層頂全蓋以小青瓦。這種房屋具有民族獨特的工藝和風格 , 既美觀大方 , 又舒適清爽。









路上看到一戶提供食宿的人家,好客的主人歡迎我們進去看看:
 

客房


 

苗家

遠眺
 

青瓦
 

青瓦裏的風情


石板山路走起來也挺費勁,好在一路身邊經過的苗家處處有風景。終於到了在半山腰的苗王(鼓藏頭)的家,這也是一個參觀景點。


當地的娃娃


洗衣服的大媽


祖孫倆


苗王的客廳


苗王的廚房


美人靠上的帥哥


那苗王在哪裏呢?看牆上苗王和一些名人的合影照片,苗王是位帥氣儒雅的中年人,據說隻有在名人明星來訪時,苗王才會親自來見客人。不過,當我聽說苗王平時的身份就是苗寨裏這所學校的教師的時候,不由得對苗王肅然起敬。



待續~~~帶你去吃苗家飯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一些零零碎碎的事兒 (五) 暑假 * 排球
  • 2011旅行日誌(8) - 青岩古鎮印象(下)
  • 2011旅行日誌(7) - 青岩古鎮印象(上)
  • 2011旅行日誌(6) - 貴陽 • 青岩古鎮農家飯
  • 2011旅行日誌(5) - 貴陽 • 花溪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