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之南昌滕王閣

來源: 2009-06-14 20:34:5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滕王閣全貌


2.滕王閣上眺望贛江兩岸和八一大橋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裏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滕王閣是南昌吉祥風水建築,有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複繁榮昌盛。

曆經宋、元、明、清,滕王閣曆次興廢,先後修葺達28次之多,建築規製也多有變化。最後一次建於清代同治年間,1929年毀於軍閥混戰,此後50多年裏一直沒有重修。

現在的滕王閣是第29次重建,於1989年10月8日建成。成為南昌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新樓為仿宋朝木結構樣式,淨高57.5米,共九層,采用宋朝樓閣“明三暗七”格式。其中明層皆有回廊可俯瞰贛江景色。樓體為鋼筋混凝土建成,南北有回廊連接著“壓江”、“挹翠”兩個輔亭。建築麵積13000多平方米。

3.小雨中的滕王閣主樓


4.主閣一層簷下有四塊橫匾,這是正東的“瑰偉絕特”九龍匾,內容選自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


5.南昌市容


6.一樓東廳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根據明朝馮夢龍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故事而創作。


7.五樓中廳正中屏壁上鑲置用黃銅板製作的王勃的《滕王閣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蘇東坡手書,由工匠手工鐫刻而成。


8.六樓每天進行的古裝歌舞表演(雖然有點不倫不類,不過既然是免費的,也將就看了:))






9.滕王閣是“江南三大名樓”(其他兩樓是湖北黃鶴樓和湖南嶽陽樓)中最高的。真有“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之感!


參觀滕王閣的票價為人民幣50元整。而現役軍人、傷殘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地方離休幹部憑相關證件,70歲以上老年人憑《老年證》以及1.1米以下兒童免票。1.1米至1.4米兒童半票優惠。學生憑學生證購票享受5折優惠。我當時和父母一起,三人中隻有我買了50元的門票,和閣上看到的贛江兩岸景色相比,感覺還是挺值的。

10.與滕王閣相比,位於南昌市西湖區的繩金塔的10元門票可是便宜得讓人有點驚喜!


繩金塔座落在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東側,原古城進賢門外,始建於唐天佑年間(公園904~907年)。相傳建塔時,掘地得鐵函一隻,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之而得名。 據史料記載,曆史上繩金塔多次建築。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當時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南昌,繩金塔毀於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後,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第二次重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因1709年塔體長期失修而“全仆於地,無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撫冬國襄的主持下重建,現在的塔體就是哪時所建。此後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年(1822年)、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光緒二十二年(1886年)塔遭雷擊起火,部分本質結構被焚,嗣後又經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劫難,整座塔僅存磚砌塔體及葫蘆形塔刹。1985年,國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撥款修複繩金塔。自1989年維修後,曆經十餘年,自然損壞較為嚴重,由於當時木材未經防腐處理,木構件被雨水、潮濕等侵蝕而糟爛,有的被蟲蛀、蟻齧而空朽,鎦金銅皮(塔刹)鏽損,油漆斑駁、脫落,磚石風化。2000年6月,在社會各界的資助下,繩金塔重換勃勃生機。

11.繩金塔的造型為江南典型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塔


12.飛簷下懸掛的銅鈴


13.繩金塔上看千佛寺


14.千佛寺大殿內供奉著的999尊釋加牟尼佛像


15.夕陽下塔邊的文廟




16.文廟內飾祭奠孔子及屬下門生72賢人、12真人的展示場所




17.孔子出生圖


18.沐浴在晚霞中的祈福牌


滕王閣、繩金塔見證多災多難的中國曆史,但願這是它們的最後一次重建!

部分文字來自滕王閣官網,維基和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