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兩個因素:內部僵化,不改革開放,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外部美國封鎖,沒有貿易,如同朝鮮。海明威故居去看了嗎?
古巴是否是全民醫保製度,免費上學?就是工資低,物資供應緊張,目前不是一個好的製度,需要改革開放。難怪美國國務卿古巴裔魯比奧如比反華。
那個在德國的廣西人在油管上經常發一些在古巴的見聞,可去看一下,了解更多細節。網名叫德國知士?還是GermanCheese?
維基百科節選:
1939年至1960年間,海明威在古巴定居,並稱自己為“普通的古巴人”。在這段期間,海明威寫下了聞名於世的代表作《老人與海》。古巴革命成功以後,海明威曾與七二六運動的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會麵。2002年11月11日,菲德爾·卡斯特羅更親自出席海明威故居博物館的落成儀式。
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極具影響力,並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獲銀製勇敢勳章;1952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中。
1959年,古巴革命推翻巴蒂斯塔政權後,外國人擁有的資產全被沒收,因而迫使很多美國人返回美國。海明威選擇再停留多一段時間。人們普遍認為海明威與菲德爾·卡斯特羅保持良好的關係,並曾聲明自己支持該次革命。
1939年春天,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戰勝了共和軍,結束了西班牙內戰。佛朗哥法西斯分子奪去了海明威的家,在1940年,海明威因離婚而失去了他在基韋斯特心愛的家。離婚數星期後,海明威娶了他在西班牙四年的同伴瑪莎·蓋爾霍恩,是為其第三任妻子。
1940年,海明威出版了小說《喪鍾為誰而鳴》。該書1939年寫於古巴及基韋斯特,並於1940年7月寫畢。這部長篇小說以西班牙內戰作為背景,敘述一個名叫羅伯特·喬丹(Robert Jordan)的美國人在共和軍一方與西班牙士兵戰鬥的故事。故事素材主要是來自海明威在西班牙的經曆及戰爭報導。這是他最著名的文學作品之一,書名源自約翰·唐尼的《沉思第十七篇》(Meditation XVII)。
當我離開可愛的故鄉哈瓦那4 0 2 丨2 - | 2 3 1 2 7 丨1 7 6 5 4 丨3 - 丨3 0
流傳至今的這首經典曲目《鴿子》,旋律優美,流暢動聽,C大調,2/4拍的。根據古巴民間舞曲哈巴涅拉的節奏寫成的,以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為其特點,從結構上看是A、B、C三段式。A段由四句同樣節奏的樂句組成,在曲調上後兩句是前兩句的反複。B段也是由四句相同的節奏構成.基本節奏為: 0 X | X -|X X X l X X l。C段的基本節奏為X X X X X l X X X X X l X X.l X - l 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比曲有典型的拉丁音樂風格,節奏鮮明,與探戈舞曲風格上、節奏上也都比較相近。 https://youtu.be/L3cTmiEnlGA https://youtu.be/L3cTmiEnl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