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蕭衍和達摩的對話,還有耶穌的教導,都是指向同一個理論:就是改變自己本身的本質,遠比你做了什麽好事更重要

來源: 2024-12-20 05:31:5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梁武帝蕭衍一生嗜佛,

他不但奉佛教為國教,

廣建寺廟;還身體力行,

堅持素食,早晚禮佛誦經。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則是他不顧皇帝身份,

不顧群臣反對,四次舍身同泰寺。

這固然令人匪夷所思,

卻可見梁武帝是很有禮佛之心的。

他聽說外國來了個叫達摩的高僧,極為高興,

立即下令地方護送到南京。

於是就有了下麵這段對話:

梁武帝的第一個問題是:

 

我做了造寺寫經度僧這麽多事,有什麽功德? 

達摩回答說,沒有功德。

武帝又疑惑問道:為什麽沒有功德呢?

達摩:“你所做的,都是徒具形式的小德,如影隨形,表麵看起來有,實際上根本沒有。”

“那什麽是真功德呢?”

“美妙圓融的清淨智慧,忘掉自己,達到空寂無我的地步。這樣的功德,不是靠世俗的有為來求得的。”

武帝又問:“聖人追求的第一義是什麽?”

達摩:“空空蕩蕩的,哪有什麽聖人。”

“那在朕麵前的人是誰?”

“我也不認識。”

結果達摩看說服無用,就去了北魏少林。

而梁武帝晚年竟然因為侯景之亂,活活餓死。

這一段對話,我對達摩的回答的理解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宗教儀式和行為,對於功德無用。真正是功德是自己的本質的改變。

同樣的,耶穌基督的教導裏麵也有: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梁武帝蕭衍和達摩的對話,還有耶穌的教導,都是指向同一個理論:就是改變自己本身的本質,遠比你做了什麽好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