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永恒】萬物之理,跟CW兄探討若幹問題
小弟對此了解過很長時間,也試著思考過,在此開篇一下跟CW兄交流一下自己的認知。
1 兄以泰勒斯開篇很有高度。網友銀月亮也類似起篇連載過,不過後來感覺偏離了主軸。
2 從泰勒斯到柏拉圖,我覺得隻能說有“哲”的意識,不能稱為學。因為不夠係統化,嚴謹化,有些觀點理念在生活中時靈時不靈,甚至產生相反有抵觸。一切直到亞裏士多德才有“學”的味道,分門別類,綜合一體,可以稱為哲“學“。以泰勒斯來說,他曾經遊曆巴比倫古埃及,跟祭司學數學。問題來了,為什麽有數學知識的這些地方,甚至古印度產生了被誤傳的“阿拉伯數字”,不能產生現代哲學,甚至科學呢,隻能在繼續在曆史打轉轉?我覺得拿古希臘和古中國比太“網紅”,不容易看到實質。因為希臘本身也沒有產生現代哲學以及科學。不僅古希臘,包括一眾古羅馬,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都沒有。產生現代哲學的是德國,現代科學的是英國。為什麽?所以小弟感覺並沒有談到要點。多提一句,德國和英國起源都是日耳曼人,歐洲酷寒之地,不是商業文明巔峰的雅典以及羅馬。當然,雅典與羅馬為什麽消亡是另一個大課題。
3 “哲”的意識跟“哲”的學區別首先在於係統化,條理化。現代哲學建立在對神學的批判之上。係統化首要是細分,“哲學”首先是“形而上”(第一哲學),接著才是“形而下”的部分。“形而上”是邏輯學,重在推理演繹。數學是用數字建立的邏輯學,屬於簡化的邏輯,不夠實際,高端的邏輯學跟生活相關,包括法律邏輯,計算機邏輯。中國的教育現在還是重在低端數學邏輯,基本沒有高端的邏輯,可以具體適用於現實之中。這個問題我跟前版主無憂探討過,關於孩子教育,她認為中國孩子邏輯很好,我認為強在背書,但是不能說服她。我覺得數學好不一定邏輯好,因為數學的邏輯是簡單邏輯,抽象,抽離了生活。隻要記憶力強,能牢記公式就是優點。真正邏輯好的人嚴謹冷靜,從證據出發,話中意思層層遞進,緊抓要點不發散開,絕對不“Jump to Conclusion.”比如說律師。這方麵推薦一個日本的懸疑推理係列劇《古畑任三郎》,有電影也有電視,都很棒。
4“形而下”現在很少有人提,但是非常重要。對的,其實就是物理學。現代哲學最重要的發展就是“形而下”的部分。我認為1561年出生於英國的培根是現代物理學的始祖。培根最重要的理念是提倡用實驗去驗證,是歸納方法的鼻祖。80年後就到了牛頓。這兩人都帶有神學的背景,了解神學的不足,因而開辟現代物理學。我認為物理學才是英國能夠工業革命最重要的原因。當時的法國雖然有笛卡爾,是現代數學之父,也沒有產生工業革命。我覺得數學畢竟是“形而上”的部分,這方麵跟所有玄學同宗。意大利雖然有文藝複興,但是基本靠在基督教的軀體之上,藝術雖然在提高,卻是人文方麵,跟理科,準確講是邏輯學科學無關。所以數學,藝術不算科學,諾貝爾也沒有數學獎,沒有藝術獎(音樂,美術,不過文學部分有設立獎項)。現代科學最重要的就是物理獎,科學大神基本都是物理方麵。“形而下”中最關鍵的物理學,才是現代科學的先鋒隊,擎天柱。縱觀物理學的大神,出生於英國,泛德國(包括奧匈,部分波蘭)的人絕對第一。
5 挑剔一下。兄起始談到哲學,接著偏重數學部分,結尾到了藝術繪畫那一大塊。哈哈。跨度有點大。俺覺得藝術跟哲學無關,不過判定藝術屬於哲學範疇。畢竟思想上的事兒會通的,藝術當然會受到哲學思想的影響。當然,哲學有可能受到藝術思想的影響,比如尼采。
6 東方的“哲”,基本屬於哲理,古印度古中國,都是“形而上”,而且是沒有數學,不包含嚴謹“邏輯”的“形而上”。跟基督教義大體一種方式,準確說應該是“玄”學。建立教義,讓信徒完全接受,有點甚至強製執行。然後越來越僵化,直到很多人抵觸,排斥,反抗,轉義(比如陰陽之學,煉丹長生,兵法虛實,厚黑學,拜佛求平安),最後跟“學”不再有任何聯係。——因為覺得不能解決自己生活的問題,失望了,拋棄了。玄學最大的問題是無法讓其他普通人證實,不能用數據說話,不能量化,所以含糊不清楚。也容易讓聰明人利用,用詭辯的方法吸引信徒受眾。
如果談到東方,對比一下日本和中國可能更好一些,因為很多地方非常類似。日本原本重視儒家佛學,維新之後重視文學與軍事發展,科學依然不強,直到1949年獲得第一個諾貝爾物理獎,才真正開始踏入現代科學。但是哲學方麵日本成效非常有限,這導致認知上有誤區,偏科嚴重,後來音樂方麵跟上去了,但是繪畫藝術一直起不來。
哲學最重要是為了認知清晰,拋掉主觀,客觀分辨對錯。當然也包括我從哪來,我是誰,哪裏去的課題,這部分跟玄學屬於一個目的,兩種表述。
語言尖刻了些,請兄包涵。小弟在書香等了很久,找不到一個“哲”的人,願意心平氣和表述觀點,並且一層一層遞進闡明理念,讓人有暢所欲言的想法。也理解,畢竟太小眾。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