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為知之

來源: 2014-01-05 21:21:2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2013風雲杯佳謎
“承嗣得詩於裙帶,大怒”        論語一句,5字        知之為知之        作者:新學生 
底注: 【麵出資治通鑒,卷二百六 】麵中"詩"為喬知之所作.武承嗣因而發現了碧玉自殺之原因. 底解為 "知道是為了 (喬)知之"
 
“知之為知之”這句孔老夫子的說教,經作者魔筆一揮,竟穿越到唐朝,再現了一段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據《資治通鑒》:“喬知之有美妾曰碧玉,知之為之不婚。魏王武承嗣借以教諸姬,遂留不還。知之作《綠珠怨》詩以寄之。碧玉赴井死。承嗣得詩於裙帶,大怒,諷酷吏羅告,族之。”
 
作者從這段經典史錄中擷取出“承嗣得詩於裙帶,大怒”來扣底:武承嗣發現了喬知之寫給碧玉的《綠珠怨》,於是知道了她自殺的原因。前一個“知之”在扣合上一分為二,“知”即知道, “之”代碧玉;後一個“知之”是男主的名字;其間的“為”念第四聲,引出碧玉之死所為何人。 典美底熟,渾然天成,而回互已遠,回味無窮。
 
《綠珠怨》一詩悲憤淋漓。 “百年離別在高樓,一代紅顏為君盡”, 直邀碧玉效綠珠身殉。 石崇孫秀綠珠,情景似相仿佛。其實,“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妖嬈”, 綠珠之於石崇,與那株被打碎的珊瑚也許並無多大區別; 而喬知之其人深情剛烈,《載酒園詩話》語其“身不能負人,亦不能忍人負之”。 所以會“為之不婚”,也會請“紅顏為君盡”。 真奇妙有這麽一條玉盒子配玉蓋子的天然典謎,讓我們仿佛看到紅顏以死相謝時決絕的背影。 知之為知之,同歸慰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