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英九的一副對聯說起
近日,網上出現了一副由馬英九先生做的對聯:四海承風送駿犬,八方輻輳迎天蓬。乍一看,好像很高級,仔細瞧,其實不是“好對”。第一,“八方”對“四海”很勉強,“方”不能對“海”。毛澤東有“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兩句,“五洲”對“四海”顯然更好,“四麵“、”八方“才是一對。第二,“輻輳”根本不對“承風”,“承風”是接受教化的意識,而“輻輳”則是人或物從四麵八方聚集起來,像車輻條集中到車轂上一樣。牛頭不對馬嘴,“送犬“豈須”教化“?第三,用“天蓬”對“駿犬”差之太遠:八戒的前生是天蓬元帥,生成了豬,但說“天蓬”就是豬,則是不對的,因為“天蓬”是官職,與具體人沒有關係,比如像《讓子彈飛》中的一句名言:“我要做縣長太太,誰是縣長並不重要。”就像馬英九曾是總統,但不能用馬英九比喻總統一樣。第四,這是兩句典型的七言,他卻用了最忌諱的三平腳。
大家知道,對聯來自於律詩,在明清達到高峰,因為唐詩宋詞已經過了高潮,明清兩代的文人無法逾越,就開始玩文字遊戲,其中“對”對子就成了檢驗文學水平的一把尺子,紀曉嵐是他們的典範。所以,對子的基本要求就是律詩中的頸、頜句格式,要求對仗:平仄相對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後是詞性、方位、地理、人名、陰陽、動物等等,要達到一副“工對”或是“絕對”,並非易事。
就這副辭舊(狗)迎新(豬)的對聯來講,我覺得可以是這樣:四麵歡聲辭駿犬,八方笑語拱憨豬。橫批是:新朋老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