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之戰,彭德懷與韓先楚意見不一,彭總仍選擇了五十軍
根據彭德懷司令員“西頂東放”的作戰部署,副司令韓先楚負責西線防禦作戰。
用那支部隊在西線漢江進行防禦作戰,彭德懷與韓先楚意見不一致。
韓先楚想帶老牌主力三十九軍去,彭德懷想讓由國民黨軍隊改編而來的五十軍去。
透過屏幕,大家可以看到彭總說出這個決定時,誌願軍司令部其他領導詫異的表情。
具體負責西線作戰指揮的韓先楚直接表達了他的擔憂,勸彭總再考慮下。
彭德懷力排眾議,堅持上五十軍上。
之所以將事關全軍安危的漢江交給一支由原國民黨軍隊改編而來的五十軍,彭總自有他的道理。
彭總認為,五十軍是誌願軍中最好的防禦部隊,他們在禹王山戰役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 *****
時間回撥到十三年前。
1938年4月,徐州會戰第二階段,禹王山成為中日雙方爭奪的焦點。
進攻一方,是剛剛在台兒莊被中國軍隊重創,急於報複的磯穀、板垣師團。
防禦一方,是長途跋涉趕到戰場,沒有經過休整即投入戰鬥的滇軍第六十軍,也就是誌願軍第五十軍的前身。
日軍大本營陸擬定的作戰計劃是:集中30萬兵力,沿津浦線南北對進包圍徐州,殲滅中國第五戰區主力部隊。
作戰前期,經過六晝夜血戰,六十軍把日軍牢牢擋在了台兒莊東部地區。
眼見進攻受挫,日軍決定改變主攻方向,企圖繞過台兒莊,攻占禹王山,直取徐州。 *****
徐州會戰日軍進攻示意圖 *****
禹王山,位於蘇魯交界,西控運河,北臨台兒莊,是台兒莊一帶的製高點。
禹王山一旦失守,不僅六十全軍的陣地將完全暴露在日軍的炮火之下,徐州也將麵臨日軍直接的威脅。
顯然,雙方的指揮官都認識到了禹王山的價值。
4月26日夜,六十軍一八四師師長張衝,接到了軍長盧漢的命令:留一個團堅守台兒莊,其餘主力進駐禹王山組織防禦。
軍令如山,一〇八六團團長楊洪元、一〇八七團團長王開宇、一〇八五團團長曾澤生等先後率部直奔禹王山。
是的,您沒看錯,滇軍一〇八五團團長,就是後來的誌願軍第五十軍軍長,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曾澤生將軍。 *****
工作中的曾澤生將軍 *****
雖然一八四師反應迅速,但還是比日軍慢了半拍。
4月27日,當張衝率部趕到禹王山山下時,山頂已被日軍一個大隊搶先占領。
戰略要地,不容有失,張衝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奪回禹王山。
山頂的日軍發現了我方的舉動,連續發射了數十枚煙幕彈。
瞬時間,我方陣地前濃煙滾滾,官兵們視線受阻,進攻隊形開始淩亂。
山頂的日軍趁機向山下發起反擊,企圖殲滅我進攻的部隊。
危急時刻,戰場上突然來了一陣風。
這陣風不是日軍的“神風”,而是一股自我方刮向山頂的風!
日軍釋放的濃煙,被這陣風刮回到自己麵前了。
這下,輪到日軍視線受阻,隊形淩亂了。
機不可失,張衝馬上率人向山頂發起猛攻。
自食其果的日軍抵擋不住,禹王山回到一八四師手中。 *****
反映禹王山戰役的藝術作品 *****
奪是奪回來了,下麵就該研究怎麽守住的問題了。
一八四師按戰前部署,迅速在禹王山展開了兵力:
一〇八七團守衛禹王山前沿陣地;
一〇八五團守衛西北側翼;
一〇八六團守衛東北端突出部位;
三個團互為犄角,相互呼應。
為了守住禹王山,作為前線最高指揮官的張衝向全師下達了兩道命令:
第一,戰鬥中,如果身體前麵中彈受傷,給予表彰獎勵;如果身體後麵中彈受傷,就要接受處罰。
這條命令既符合戰場的實際,也符合這支軍隊的傳統。
這支軍隊來自雲南,雲南當地的少數民族自古就有就有這樣的傳統。 *****
當時的報紙對六十軍的報道 *****
第二,師、旅、團、營、連各指揮部之間的距離不得超過一百米。
這條命令就有點違反常規了。
問過我家那位據說懂點戰術的人,他的回答是:
這是違反條令的,各級指揮所之間距離如此之近,很容易被敵人一鍋端,整個指揮體係也就癱瘓了。
合不合理,這個我不清楚。
但是,通過這個命令,張衝師長讓一八四師全體官兵看到了自己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
班、排、連、營、團、旅、師,我們都沒有退路了,禹王山就是我們的死地。
張衝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張衝的師部就設置在日軍主攻方向上西南山坡上,整個作戰中始終堅守在一線,與部屬同生死,共進退;
張衝的外甥、一〇八五團三營營長何起龍被張衝派到了禹王山主峰陣地;
張衝的侄子、特務連班長張鎮東及隨身警衛員也被張衝派到了前沿陣地。 *****
影視作品中的滇軍將領形象 *****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整個一八四師在師長張衝的率領下在禹王山與日軍展開了血戰。
4月28日,禹王山主陣地阻擊戰打響。
日軍一個大隊在坦克、騎兵配合下向我方陣地反複發起自殺性進攻,一度占領了禹王山主峰。
為奪回陣地,第五四四旅旅長王炳章親率士兵發起反衝鋒,胸部被敵子彈打穿後,仍堅持指揮戰鬥,直至奪回陣地;
張衝的外甥營長何起龍、侄子班長張鎮東及警衛員在此次戰鬥中均壯烈犧牲。 *****
抗戰中的中國軍隊 *****
4月30日晨,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日軍再次向禹王山發起猛攻,一線陣地多處被突破,山頂再次被敵人占領。
五四三旅一〇八六團三營三連連長李佐奉命組織敢死隊,奪回陣地。
這個李佐,就是十三年後協助曾澤生軍長指揮漢江保衛戰的誌願軍五十軍司令部李副參謀長。
李佐親率第三排發起衝鋒,剛衝過山頂,兩個班的戰士已全部犧牲;
李佐又把第二排投入戰鬥,也大部犧牲,但終於奪回山頭陣地。
為奪回陣地,日軍集中10餘門重炮,向三連陣地狂轟濫炸,將三連射擊掩體全部摧毀。
來不及修複工事的三連不得不以戰友遺體為掩體,以猛烈的火力回擊日軍的進攻。
殘酷的戰鬥每天都在繼續,犧牲的人員每天都在增加。
由於犧牲的人數太多,陣地後方的數十畝麥田裏,埋滿了陣亡將士的遺體,新陣亡者已無地可埋。
血戰至5月18日,六十軍接到了轉移的命令,撤出禹王山。 *****
禹王山戰役紀念館浮雕 *****
從4月中旬至5月中旬,滇軍六十軍以血肉之軀與敵機械化部隊艱苦奮戰了將近一個月。
戰後統計,六十軍共投入作戰35123人,傷亡18844人,擊斃日軍一萬二千多人。
禹王山一役,六十軍成功的掩護了國民黨數十萬主力部隊實施了抗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略轉移,為部署“武漢保衛戰”贏得了近一個月的寶貴時間。
也正是十三年前的這場血戰,堅定了彭老總把保衛漢江的重任交給五十軍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