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是愛了嗎?
今年的天氣預報很準,正好冬至的節氣,第一場大雪紛揚而至,秋天還沒有完全褪去顏色,但冬天開始粉墨上場,雪花與落葉一起飛揚。
這個購物廣場周圍有很多樓,據說是政府廉租房。早上我想逛逛商場買點東西,開車經過這些樓,正好停牌時,一對稚氣尚存的情侶走過:男孩女孩一般的個子,女孩腆著個肚子,兩人臉上有青澀的笑容,衣著簡樸,腳上的鞋不是冬靴很是單薄。不知道為什麽這樣的字眼浮上了心頭----願你三冬暖,願你衣食足?女孩溫順的臉上有不知愁的笑容,也許他們都成年了吧!?????????----這算是愛了嗎?未來有想要的幸福嗎?男孩瘦弱白淨,像是還未完成發育,女孩的眼裏有迷蒙,手扶著七八個月的肚子。
加中兩國製度的對比。中國製度很簡單----合法婚姻裏的婚生孩子受法律保護,享受法律賦予的各項權益;非婚生孩子目前隻有享受同樣的遺產繼承權。加拿大製度----隻有依照法律登記的合法監護人才是監護孩子各項權益的保護人。從14歲到25歲,或者我們將年齡再放寬一點到30歲,對於加中兩國的法律,哪一個更好理解?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旗幟。中國是人口大國,經曆了從人口爆炸式生長到計劃生育到生育成本過大的社會發展階段,加拿大的社會福利製度不適用於14億人口的中國,必定會出現兩極分化的問題----極權階層利用權力多生子女保持財富的傳承與貧困階層以多生子女保持生存????這也正是加拿大目前的社會狀況----比如那個到處捐精的富豪已經有了14個生物學上的'“子女”,單親媽媽越來越多。這些社會現象是不是說明人類的愛貶值了,逐漸失去了一個婚姻帶來的道德感,與一個家庭的責任感?????
加拿大曆史上的傳奇50多的領袖與18歲的女性結婚,出於愛情還是繁衍?初衷不單純,但結果是合法的,好歹老夫為仍在叛逆期的小妻子一再買單,算是遵守了遊戲規則。昨天刷了國內一個短視頻:一個男富豪為教育自己叛逆的未成年女兒,帶她走了兩個地方,一是醫院流產的地方,二是燈紅酒綠的酒吧。算是給戀愛腦的女孩們下了猛藥。下猛藥沒有後遺症嗎?----他的愛真誠嗎?我們可以一輩子丁克嗎?說好了不因沒孩子不離不棄的?到底是失去了道德與責任的愛情是墳墓?還是婚姻以道德與責任為準線,才是家庭最後的守護?愛情裏難道純粹是女孩的責任嗎?
曾經也與孩子討論過“愛情”。當年,孩子的高中女同學談戀愛,家長反對,孩子總是被女同學約出去當擋箭牌,同學的每一次約會,孩子都是妥妥的電燈泡。因為家長也是因為戀愛導致了學業延期好久,耽擱了前程,極力反對自己女兒早戀。我不喜歡給任何人貼上標簽,隻提醒孩子注意個人安全,因愛生恨的人比比皆是。同學的男友抱怨自己有顏色,家境不優渥,需要自己打工支持個人開銷;同學很不理解自己的男友,雖然自己的父母算是優秀人士,但加拿大的高額稅務,自己的父母也是不開心的。女同學受不了男友的絮叨,先提出了分手,男友不心甘,每天都等在上下學必經的路上,直到有了新的女友。孩子以為母親對自己的同學有偏見,幾年後才知道同學的男友曾經自殘過,媽媽的叮囑永遠是經驗之談:一個零花錢還找父母要的人,能負擔多大的生活開銷?禮物又能有多大的價值,但那有時又是別人的所有;永遠不要涉足別人的感情生活,實在躲不過去,在公共區域與朋友或同學見麵,帶著耳朵聽不要發表任何意見,頂多----我理解你現在難受,給個擁抱,好嗎?孩子問媽媽:“什麽是愛情?”媽媽答:“我也不知道什麽是愛情?你多觀察你身邊的人,學校的同學老師,家裏的叔叔阿姨,鄰居們與熟人們,比比皆是愛情婚姻家庭的現實例子。比如群裏的兩個單身媽媽的阿姨,同樣有高薪工作,同樣都是有色族裔,同樣因為宗教或信仰的原因不能打胎而有了孩子,同樣父親都玩失蹤。但那個自己帶大多個孩子的媽媽比較有責任心,孩子同學聚會的時候,都按點接送,絕不耽擱一分鍾.那個有祖父母幫助照顧家庭的媽媽安全意識基本沒有,總是天黑了,把自家的孩子接走留下孩子的同學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自家孩子的依賴性也太強,賴別人家裏或玩樂場所,一點時間概念與安全意識都沒有,也沒界限,總是給女孩子們貼臉抱,肆無忌憚嘲笑男孩子,也許一個人的家庭,都太孤獨了罷。往往受到其它家長們的抱怨,但也不願學她媽媽一樣:留任何一個孩子麵對無人保護的時間與空間。”孩子們身心健康的成長,社會與家庭同樣賦予責任與義務。
以前與一位老醫生對話過,她說:“人是生物。有的物種,一輩子就一胎,失去了這胎,如何治?都不會有二胎的出現。生命體有記憶有周期,到了周期就掉果子,這是流產給軀體帶來的深刻記憶。”當孩子問及我如何看上她的父親的?我回答:“幹淨,克製,健康。”如果一個男性不能從嗬護女性生殖健康來考慮未來的話,大概率這未來的幸福度是在不斷的測量中,隻能歸納為動物本能。有人能把動物本能歸納為愛嗎?法律賦予婚姻的嚴肅性,大概就是想把人與動物區分開吧????有感美國男人們討論墮胎法案,居然沒女性們參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