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的心思,誰懂?
© Alex Y. Grey
小說《婷婷,愛在哥本哈根》連載;上一節
天黑了。兩人都餓了。婷婷按開床頭燈,傑瑞拿過樓下餐館的菜單同她研究,然後打電話點餐,讓送進屋。
“其實我說的你都想過,對吧?”傑瑞壓了電話說,“辯論站反方,像工作中麵對棘手問題時,激發下屬的腦力。”
婷婷沉默著。傑瑞不介意她和艾米發展關係,婷婷沒料到他如此熱衷。記得邂逅艾米的那晚,夫妻倆走在冷風中,傑瑞說過,再碰到的概率是零。不必再碰麵,或者細心反思,他覺察了艾米對自己的吸引力。如果他追蹤艾米不全是為了解悶,如果他替妻子考慮了旅途中勾搭另一個女人的種種障礙,如果他為了某種目標,不介意損失一起度假的時光,那麽婷婷曆年勾搭女人,對夫妻關係的影響就比預想的嚴重了。
“明天做什麽?”婷婷問傑瑞。
“你們轉轉、聊聊。再不要提我了。做什麽呢……看電影,或者買衣服?”
傑瑞分析了兩個方案的利弊。看電影的問題是傑瑞得找個開溜的理由。買衣服則不必。在世俗的眼裏,買衣服是女人的專利,雖然婷婷不熱衷。傑瑞的直覺是艾米喜歡。看電影的好處是,最近熱播一部LGBTQ題材的,婷婷和傑瑞看過,能借機給艾米暗示。即使是找閨蜜,確認她沒有恐同症總是好的。電影名叫《皮裙子的狂想》,情節是,結婚多年的小孫買了條皮裙子不能穿,決定送人,因此結識了正好能穿的莫妮卡,並與之發生關係。小孫在莫妮卡和丈夫保羅之間舉棋不定,直到有一天,莫妮卡給小孫看了保羅勾引自己的短信。三個人的關係瞬間複雜了。傑瑞推薦婷婷約艾米看。他以為兩位女主角都很有魅力,她們的戀情讓人同情。結尾小孫選擇與丈夫離婚,跟莫妮卡移居法國,雖然理想化,但表達了LGBTQ人群對自由的向往。婷婷則不喜歡。性愛太多,不現實也不必要。小孫出鏡,一半時間全裸。最難堪的是,直男導演像是科普女女都用哪些體位,幾分鍾換一個,鏡頭緊貼演員們的身體。還有傳聞說,她們被迫假戲真做。“我不是沉迷色情片的宅男。你喜歡,你跟艾米看。”“那算了。你們逛街買衣服吧。”傑瑞本來想,有了一大篇女女愛情故事打底,她們可以不生硬地談性取向。比如,坐在咖啡館,婷婷批判了電影(她很挖苦,逗樂了艾米)握起艾米的手說,“其實雙性戀你身邊就有一個,跟電影裏的不太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