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美國把香港當作手裏的一張牌,改怎麽辦?

來源: 2019-12-09 07:47:19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觀察者App觀察者App
 
觀察者網

金燦榮:美國把香港當作手裏的一張牌,我們該怎麽辦?

2019-12-03 07:13:51
導讀
近期,美國在香港事務上表現頻繁。參眾兩院在通過了所謂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之餘,還意見統一地通過了“香港保護法案”。在香港問題上,美國的政治集團似乎形成了某種共識。而我方也決定製裁美國有關非政府組織,暫停審批美軍艦機赴港休整。 中美摩擦的陰雲下,香港局勢將何去何從?就相關問題,我們對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進行了專訪。

【采訪/觀察者網 戴蘇越】

觀察者網:特朗普簽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和“保護香港法案”,其實按照程序,特朗普如果不簽的話法案也會自動生效。在您看來,他是出於什麽考慮最終選擇了簽署,而不是讓法案自動生效?

金燦榮:首先,在目前的形勢下,對抗中國是一種“政治正確”。特朗普不願意得罪共和黨的同僚們。畢竟他不簽,法案也會自動生效。另外一點,可能特朗普評估下來,是否簽署法案對貿易談判影響不大,所以他就簽了。

觀察者網:這兩個法案的簽署,會不會對當下原本就不樂觀的中美貿易摩擦造成新的緊張,特別是使得中美貿易談判變得更加複雜?

金燦榮:按照常理來講,這會讓中美矛盾加劇,進而影響貿易談判。但可能在特朗普看來,現在簽署法案,對於貿易談判的影響是有限的,所以他選擇簽署。現在美國方麵透露出的信息很複雜,但我還是維持原來的判斷。

觀察者網:其實香港修例風波以來,外界都比較關注特朗普的表態,但似乎他表現得很克製,並沒有太多幹涉。您怎麽解讀他這種心態?

金燦榮:應該說,大家都能看出來,特朗普對價值觀之類不會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東西不是很感興趣。他和國會議員那種“秀政治正確”獲得選票的處事方式是不同的。對於他而言,美國的經濟利益是優先的。

觀察者網:從法案的具體內容來看,有些條目非常沒有操作性,比如在2020年讓香港實現普選、軍事幹涉香港事務。但從政治象征意義上來說,這兩部法案的生效會對香港反對派以及民眾心態帶來哪些影響?對我們處理香港問題帶來哪些不利因素?

金燦榮:法案無疑會對香港的反對派們起到打氣的作用。在通過之後,中環就出現了反對派的遊行。具體而言,法案對內地影響有限,對香港是負麵影響。其實對美國也有消極影響,畢竟,香港是美國主要的順差來源。在法案的激勵下,反對派長久地鬧下去,對於香港的國際形象、經濟建設會造成明顯的打擊,國際資本對香港的長期信心也會受到打擊,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警惕的不利因素。

觀察者網:外交部已經做出回應,指責美國是霸權行徑,並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予以堅決反製。如果我們要采取反製的話,有哪些手段?

金燦榮:具體采取什麽措施反製,我想一線的官員們更具有發言權。如果說要從戰略上考慮這個問題的話,我們都知道美國駐香港總領館的工作人員很多。美國在香港的人員已經大大超出了應該有的編製,我們中聯辦才一兩百個人,美國那兒有1600多人。我們可以要求他們裁減駐港機構的人員,對個別有出格行為的人員進行針對性的製裁。

美國國會參議員盧比奧與“港獨”分子黃之鋒

觀察者網:這次香港修例風波,台上台下都少不了美國的參與,中國也已經明確指出美國這是想在中國搞顏色革命。您怎麽看這次美國對香港事件的幹涉?

金燦榮:我記得去年基辛格就講,中美關係回不到過去了。我們需要認識到中美關係進入到一個新階段了。美國對中國的敵意至少就精英階層的表現來看,是形成一種共識了。現在美國形成了跨黨派的對華敵視思維。美國是行動能力很強的國家,有了這樣的戰略敵意,就會找到一切機會來實踐。

從去年3月22日特朗普正式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開始,美國對中國出了不少牌。第一張就是貿易戰。不到一個月,就爆發了中興事件,美國就打出了第二張科技戰的牌。5月初,美國商務部下令所有美國銀行中斷與華為的金融聯係,這就是金融戰的牌了。

此外,輿論戰是貫穿始終的。一方麵,美國在國際社會就中國的港、台、疆、藏問題製造輿論和糾紛,另一方麵,某些大V還定時定點對中美貿易戰指指點點。這些也都是老套路了。在輿論戰之後,就是司法戰。還有幾張牌是拉攏印度、親近歐洲和抹黑“一帶一路”。為了針對“一帶一路”,他們為一些國家提供了“免費審計”的業務,為的就是審計我們的項目。

以上這些是目前的大背景,我覺得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我們要放棄對美國的幻想了。說實話,打這些牌也是牽扯了它很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目前,香港也是美國手中的一張牌。而美國之所以把香港這張牌打成現在這個樣子,其實我們自己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

手舉美國旗幟的示威者  圖自港媒

觀察者網:自“修例風波”以來,針對香港問題,我們已經從政治、法律、經濟、教育、傳媒等各個角度進行了分析和反思。您認為未來香港要想獲得持續發展,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需要做出哪些政策調整?

金燦榮:過去40年,我們一直在學習美國,比如科學技術、市場意識、社會管理經驗,收獲很大,但是也是有代價。代價之一就是我們社會還是深受美國的新自由主義影響,對市場奉行絕對的崇拜。落在香港問題上,就表現在強調兩製,而非一國。當中美發生貿易摩擦了,“自由派”的知識分子們第一反應就是中國錯了。包括香港的一些反對派,他們之所以會這麽囂張,也是因為覺得自己的訴求有一種天然“正義性”。對於他們在街頭進行的暴力行為,一些人還表示理解,這就是意識形態戰勝了常識。所以,這種思想根源一定要變。包括大家現在對香港的基礎教育感到痛心疾首,那麽在這方麵也應該做出調整。

觀察者網:您曾經在演講中提到香港事件是一次“民主反麵教材”。2019年從歐洲、拉美來看,民主政治依舊遭遇重挫。福山曾經提出“曆史的終結”,民主政治走到今天,會是另一種剛好相反的終結嗎?

金燦榮:曆史將如何終結,是很難預測的。我們要吸取福山的教訓。國家治理挺複雜的,還得按照一個國家特定時期的條件,找到最佳治理辦法。曆史經驗告訴我們對任何意識形態都不能抱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我們曾經想象一步跨入共產主義,但結果發現並不可行。美國強推美式的“自由民主”,結果搞得很多國家生不如死。尋找發展道路,還是要秉承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