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協奏曲曲目初探(28):林吉良、何占豪的《臨安遺恨》(1992)
《臨安遺恨》原是林吉良於1990年創作的一首中阮獨奏曲;完成後不久經何占豪改編成中阮協奏曲;又於1992年被何占豪先後改編為琵琶協奏曲和古箏協奏曲;這裏隻記述同名琵琶協奏曲,用西方管弦樂隊協奏。

林吉良,阮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 1942年出生於遼寧大連;1960年入大連歌舞團從事演奏工作;現任沈陽音樂學院民樂係外聘教授。其多部作品基本都是為阮創作的,極大地豐富了阮的演奏技巧,開拓了阮獨奏的新領域,還編輯出版了《林吉良阮撥彈法》(1994)及《林吉良阮曲選》(2000)等。

何占豪,作曲家,1933年生於浙江諸暨,1950年考入浙江省文工團,1952年加入浙江省越劇團樂隊,任揚琴、月琴演奏員,開始學習小提琴,195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後轉入作曲係,畢業後留校任教。1959年與陳鋼合作創作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其主要作品還有有弦樂四重奏《烈士日記》、交響詩 《龍華塔》等。現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臨安遺恨》的原作及改編版,都是以傳說嶽飛所作的詞《滿江紅 怒發衝冠》為歌詞,楊蔭瀏根據古曲配歌的歌曲為題材及旋律素材,表現嶽飛率部英勇抗敵,卻壯誌未酬,慘遭陷害的悲劇。關於這首歌曲,楊蔭瀏先生曾說:“《滿江紅》的曲調第一次是1920 年北大《音樂雜誌》第一卷上發表的,當時配的是薩都刺的《滿江紅•金陵懷古》詞。1925 年“五卅運動”之前,我拿掉薩都剌的詞,填入了嶽飛的《滿江紅》詞。當時學生運動高漲,《滿江紅》就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了……《金陵懷古》中詞曲的關係,是同昆曲中詞曲規律一樣的,所以不是後來人譜的。”(見梁茂春采訪/撰文“楊蔭瀏采訪錄”,載《中國音樂學》(季刊)2014 年第2 期。)
下麵琵琶協奏曲《臨安遺恨》的音頻取自2001年由華音鼎天公司發行的專輯《中國琵琶協奏曲 - 臨安遺恨》, 由方錦龍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指揮陳燮陽。全曲時長約14分30秒。
方錦龍,琵琶演奏家,1963年生,安徽安慶人,1978年進入濟南軍區前衛民族樂團,1988年調入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1997年轉業至廣東省民族樂團任副團長兼珠海女子室內民族樂團藝術總監,現任廣東省藝術研究所錦龍音樂工作室、“芳華十八”時尚國樂團藝術總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oULVaBfqpk&ab_channel=%E6%96%B9%E9%94%A6%E9%BE%99-Topic
主要參考文獻:
華音網:林吉良
https://www.huain.com/musician/linjiliang/248.html
新葩網:何占豪
https://www.sin80.com/artist/he-zhanhao
百度百科:臨安遺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B4%E5%AE%89%E9%81%97%E6%81%A8/10831172
百度百科:方錦龍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9%E9%94%A6%E9%BE%99/1981849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