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些想法:
個人覺得喜不喜歡古典音樂是由生長環境,現實生存環境,年齡,自身性格,以及對曲目/作者等背景知識綜合決定的. 當然,曲子本身的好壞也很重要(但我覺得這個部分的比重並不一定象很多人認為的那樣大,那樣絕對).
同樣的曲子, 年輕時聽也許不喜歡, 沒準大些就喜歡了;在國內不覺得好,換個環境也許就覺得好;生活安定了也許就有時間去欣賞了,忙於奔波時可能就不喜歡;如果是隔壁二YA寫的,可能隻是覺得好;但如果知道是200年前一個異鄉盲女寫的,並附有一個淒美的傳說,也許就驚為天籟... (這也是我不愛看音樂評論和背景介紹的原因, 不喜歡先入為主的誤導. 喜歡靜靜的聽完來自己感覺.)
網上有很多原創歌手,曲手;這些現在很通俗的東西,幾百年後焉知不會成為不朽的經典呢? 古典和通俗也許沒那麽大的區別.
其實,隻要自己喜歡就好, 管它古典現代, 為了欣賞而欣賞,甚至參加個班去培養...反到會另那些音樂巨匠心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