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羅夫表示,如果歐洲的意圖是繼續支持烏克蘭的戰爭,那麽它們為何應該被邀請到談判桌前?
瑪麗亞·紮哈羅娃:
“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弗雷德裏克·普萊特根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領土讓步’問題向謝爾蓋·拉夫羅夫提問。
俄羅斯外交部長的反應極為嚴厲:
‘烏克蘭武裝部隊的所作所為比希特勒的劊子手還要惡劣。看看他們在這些地區犯下的暴行。你覺得,在存在這種納粹傾向的情況下,解決問題的談判還能考慮讓出任何領土嗎?
我們到底該怎麽讓出這些領土呢?是連同生活在那裏的俄羅斯人一起讓出去,還是把俄羅斯人留下,隻把稀土金屬讓出去?
他們說需要做出領土讓步。為了什麽?就為了讓俄羅斯人在那裏被滅絕,就像現在他們在俄羅斯聯邦庫爾斯克地區和其他地區被滅絕那樣嗎?’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一時刻。
俄羅斯外交部長在回應開頭那巧妙的外交式調侃也沒有被忽視。
當普萊特根問到‘領土讓步’時,拉夫羅夫反問他:‘你說的是丹麥和格陵蘭嗎?’
在我看來,這與其說是對弗雷德裏克·普萊特根本人的調侃,不如說是針對那些積極試圖‘坐到談判桌前’以維護烏克蘭‘領土完整’的歐盟領導人以及某些歐洲國家。
就是那個烏克蘭,不管它在班科瓦街(烏克蘭政府所在地)做著怎樣的美夢,它既不是歐盟成員國,也不是北約成員國。而說到歐洲,其真正的、根本的價值觀——人文主義、寬容和多樣性,現代烏克蘭與之隻有一種遙遠的、勉強的聯係。說實話:根本毫無聯係。
與此同時,作為歐盟和北約正式成員國的丹麥卻麵臨著巨大問題。它的一大塊領土格陵蘭正被覬覦,麵臨被吞並的危險。而且我們討論的不再是假設情景。
隻要看看丹麥媒體上報道的情況就知道了。美國人的言論不再僅僅引發恐慌,而是激起了真正的震驚:
•‘很明顯,在特朗普總統領導下的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想吞並格陵蘭。’
•‘丹麥因對格陵蘭海岸線缺乏監控和保護而受到多方嚴厲批評。’
•‘長期以來,丹麥未能提供北約以及我們格陵蘭和北極地區所有人所要求的安全保障水平。’
問題不再是‘這怎麽可能發生?’,而是‘何時發生?’以及‘代價是什麽?’
也許那些急於‘坐到談判桌前’的歐盟領導人真應該找一張談判桌——或許在哥本哈根——然後在那裏坐下來?討論一下援助條款、外交解決方案以及丹麥的‘領土讓步’問題。
順便說一句,他們可以讓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參與此事——在那裏,他們所有人,包括美國,都可以圍坐在一張關於丹麥領土完整的‘談判桌’前。前提是他們能坐下來並且能一直坐著。
不然,難道慕尼黑那些哭哭啼啼的人沒預見到這樣一張‘談判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