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爺:胡耀邦是質疑“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第一個中央委員 原創 秦孫全耀
1964年12月30日,胡耀邦調任陝西省委第一書記、中共西北局第二書記。那時的中國,政治空氣日漸凝重,“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口號到處彌漫。胡耀邦卻在這股浪潮中提出了不同的聲音——他主張開放農貿自由市場,不讚成批鬥“投機倒把”的群眾,強調“四清”運動應是教育人的運動,而不是鬥爭人的運動。他釋放了一大批被關押的基層幹部,要求“邊工作邊考察”。結果,他在陝西工作了一百天,就被批判了一百天。
1965年6月20日,葉劍英將他接回北京;直到1966年3月,鄧小平路過西安時才“滅火”,胡耀邦的批判才稍告平息。但那段經曆,已經注定他在思想上與主流路線的分道揚鑣。
在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前夕,毛澤東忽然為他解圍,說:“胡耀邦是苦孩子出身,我了解他,他有什麽問題呀?”胡耀邦因此“被突然解放”。可在這個會議上,當大會表決“把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時,胡耀邦也舉起了手——後來他曾坦率承認那是“違心的一票”。他稱讚陳少敏投下的那張反對票“了不起”,因為那是一種堅持原則的勇氣。胡耀邦的自責,是一個人在政治浪潮中仍保有自省能力的證據。
近日在中共中央黨校著名教授沈寶祥先生的一篇文章中發現:1969年3月,胡耀邦在中共九大前夕曾給毛澤東寫過一封信,題為《怎樣更有效地實現大躍進?》。信中他公然寫道:“對主席‘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反複教導,仍然一直頑固地不理解。”
這句話,是一種思想的孤獨,也是一種思想的勇敢。在當時的政治語境下,幾乎所有被打倒的中央領導——無論是彭黃張周,還是彭羅陸楊,甚至劉鄧陶,都沒有質疑過毛澤東的階級鬥爭理論。胡耀邦是唯一敢把“不理解”寫在紙上的人。
也許正因為如此,雖然受邀參加九大,但身為八大中央委員的胡耀邦卻沒有被提名為九大中央委員或候補委員。政治上他“失格”了,但曆史上,他清醒了。
回望1962年那場中共八屆十中全會,毛澤東親自提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日後成為了整個“文革”年代的政治總旋律。七年後,胡耀邦竟然敢說“我一直頑固地不理解”,豈不是吃了豹子膽,頑固到底,死路一條。
我在想胡耀邦出身貧苦,靠吃草根長大,卻沒有被“階級仇恨”綁架;他經曆延安、曆經整風,卻始終相信人性可以教育、社會可以改良。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在改革開放後主張“平反冤假錯案”,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切的源頭,正是他在“階級鬥爭”最狂熱的年代敢於“懷疑”的那一刻。
在那個人人以“立場堅定”為榮的時代,胡耀邦的“懷疑”就是一種清醒。他也許沒有推翻理論,卻在人類思想的底線處,守住了常識與人心。
所以,如果說胡耀邦是質疑“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第一人,我不敢說。但他是第一個質疑的中央委員卻一點也不為過。因此秦爺喜歡胡耀邦,也是點轍沒有而順理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