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夫妻倆對了北平和平解放也有貢獻。

來源: 2025-04-18 09:56:51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https://jcj.fuzhou.gov.cn/zz/fdbnlqhxzc/bnjy/202104/t20210422_4082958.htm

 

梁思成林徽因:赤誠不改,從“他們”到“我們”

 

發布時間:2021-04-22 16:20 信息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 字體大小:[大][中][小]

梁思成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建築史家和建築教育家。他早年就讀於清華學校,後到美國留學,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修習建築專業,1928年回國後,曾先後任職於東北大學建築係、中國營造學社和清華大學建築係。終其一生,梁思成在現代建築教育、古建築研究、城市規劃、曆史文物保護、建築學術團體的創建和組織等多個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在艱苦的環境中,梁思成的妻子,也是他的同行,才思敏捷的詩人林徽因,一直與丈夫並肩戰鬥,兩人共同為新中國的建築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保護古建築:初識共產黨 

  1948年,解放戰爭到了關鍵時刻,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梁思成被國民黨政府率先列入“平津學術教育界知名人士搶救計劃”名單。是走還是留?像很多知識分子一樣,已在清華大學建築係安家立業的梁思成夫婦麵臨著選擇。他們堅定地留在了大陸。

  梁思成曾自白,他之所以留在北平不走,一方麵是由於“對反動政府已不存絲毫幻想”,另一方麵是對社會主義有期待,他“自己認為在思想上同共產黨是接近的,所以願意留在這裏等共產黨來”(梁思成《我為誰服務了二十餘年》)。其實,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對政治不熱衷、不敏感的學者,梁氏夫婦做出如此決定,更多的是出自學者的家國情懷,他們對於建立一個完整、強大的民族國家充滿期待,也願意以自己的一技之長服務於新社會,盡更多的社會責任。此外,和中國共產黨的初次相逢與合作,讓他們對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政權很有好感。

   

  梁思成(左三)與林徽因(左二) 

   

  梁思成手繪稿 

  過去,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生活圈子裏多是留學歐美的知識分子,和左翼學者接觸不多。梁思成對共產黨的好感是點滴積累來的,如家中的保姆給他講過八路軍軍紀嚴明的事,還有一次,他親眼看見一個解放軍戰士,走三裏路就為了給老鄉歸還一個破柳條筐子,這讓情感豐富的梁思成“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更大的觸動是一次突然的到訪。

  1948年12月下旬,兩名解放軍軍官在張奚若的陪同下,到清華大學拜訪梁家,囑托梁思成在軍事地圖上標注出北平城區及周邊的重要文物建築,如果迫不得已需要攻城,炮火可以避開這些區域。

  兩軍相爭狀態下,共產黨表現出的對文物的重視和謙虛求教的態度,讓梁思成深受觸動,他和林徽因毫不猶豫,當即完成了標注的工作。多年後,梁思成談起這段經曆時,還感慨良多:“童年讀《孟子》,‘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這兩句話,那天在我腦子裏具體化了。過去,我對共產黨完全沒有認識。從那時候起,我就‘一見傾心’了。”(梁思成《我為什麽這樣愛我們的黨》)

  與此同時,梁林二人積極配合的態度和認真高效的工作,也給共產黨人留下了深刻印象。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黨中央為了在解放戰爭中保護好各地文化遺產,第二次特地派人到清華大學請梁思成編寫相關資料,希望在戰爭中避免或減少對珍貴古建築的破壞。這是梁思成一直擔心而又不敢奢求的大事,他接到任務時甚至感動得聲淚俱下。

   

  梁思成夫婦實地考察廣濟寺大殿 

   

  林徽因在測量文物古跡 

  士為知己者死。梁思成積極組織清華大學建築係朱暢中、汪國瑜、羅哲文、胡允敬等教師組成工作小組,夜以繼日翻書查資料。林徽因對此也十分支持,她和梁思成一起商定了編撰原則,還細致審閱了最終定稿的條文。最終,隻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高效完成了任務,編纂成一本《全國重要文物建築簡目》。

  1949年3月,該書的手刻油印本就已發至軍中,1949年6月,又由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圖書文物處鉛印發行。這本《全國重要文物建築簡目》雖然隻是一個簡目,但它“不僅在解放戰爭時期起到了保護古建文物的重大作用,而且在解放初期開展古建文物調查、保護、研究工作上也起到了積極作用”(羅哲文《憶我與梁思成老師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