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鴉片戰爭的曆史真相,現實意義重大zt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5044335673737313?id=2309405044335673737313
前一篇我們說過:這些年來,一直有人在偽造二戰史,而且是正在進行時。
其實,這些年來,我們對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鴉片戰爭的印象,也一直被人精心地包裝過,導致我們並沒有認識到鴉片戰爭的真相。
壹 中國原罪論
貳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叁 鴉片戰爭,是“英國工業的擴張”嗎?
肆 英國真的“重商”、“自由貿易”嗎?
伍 英國真的商業發達、製度先進嗎?
陸 英國懂得國家主權觀念、外交往來體製嗎?
柒 鴉片戰爭是一個開端
捌 現實意義
閉關鎖國--地地道道的偽概念。
清朝 “閉關鎖國”?事實恰恰相反,清朝一直是在:開門揖盜!
例如,從清朝入主中原開始,國家天文台基本由西洋傳教士把握著,直到道光六年(1826年),西洋傳教士一直擔任清朝國家天文台的最高長官。清朝政府一直聘請洋大人在朝為官,而且是負責科技工作的高級官員。《清史稿·職官二》:
“初,順治元年設欽天監,……以西人湯若望推算密合,大統、回回兩法時刻俱差,令修時憲,領監務。……康熙二年,仍屬禮部。明年,增置天文科滿洲官五人,滿員入監自此始。又明年,定滿、漢監正各一人,左、右監副各二人,主簿各一人,滿、蒙五官正各二人。……雍正三年,實授西人戴進賢監正,去監修名。八年,增置西洋監副一人。乾隆……十年,定監副以滿、漢、西洋分用。十八年省滿、漢各一人,增西洋二人,分左、右。四十四年,更命親王領之。道光六年,仍定滿、漢監正各一人,左、右監副各二人。時西人高拱宸等或歸或沒,本監已諳西法,遂止外人入官。”
這,還不夠開放?清廷對外開放的最終結果是:
1.中國一直領先於世界的各方麵,包括天文學,都被洋大人徹底玩廢了。
2.洋教士全麵掌握了中國的一切秘密,西方在發動侵華戰爭時,熟門熟路。
3.洋教士在中國培育出了大批的背棄祖宗的教徒,西方在發動侵華戰爭時,積極地充當了帶路黨。
有些現象,十分奇特,令人難以理解。
英國工業革命很厲害--地地道道的偽概念。
平心而論,洋大人在早年撰寫的《劍橋中國晚清史》,比國內專家們要實在得多,因為洋大人承認:與中國相比,當時的歐美的產品,毫無競爭力!
“1760年以來,外國人通過廣州參加中國貿易已經完全有了基礎,但是它並不意味著外國對中國的入侵已達到了使歐洲的海上貿易和中國國內的內陸貿易進行接觸的程度。的確,後者在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上往往超過歐洲的商品。中國從外國得到的是原棉、白銀以及通常是銷路不佳的毛織品,而輸出的則是昂貴的茶葉、絲綢、瓷器、漆器和其他手工業產品。1840年以前,這類貿易在中國國內增長仍然無法統計。”
“美國的單桅小帆船和縱帆船從努卡特先是運來了人參。1787年後又從那裏運來了毛皮。1806年以後,即當美國太平洋西北沿海的海豹和海獺被滅絕時,就從夏威夷和斐濟運來檀香木,到1830年這裏也被砍伐殆盡。繞道合恩角的美國人也開始在西班牙、美洲出售歐洲貨物以換取墨西哥鷹洋,然後將鷹洋運到中國以購買茶葉、絲和瓷器。這使廣州貿易一年又增加了兩三百萬元的現銀,從而使美國和中國的貿易額有可能激增。”
(不好意思,美國人為了獲得中國商品,砍光了檀香山的檀香木。)
鴉片戰爭爆發時,中國的在外貿上占絕對優勢地位:出口的是工業製品,進口的是原材料、白銀。
總之,號稱“紡織業”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即便是紡織品也幹不過中國。於是,英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一直就是虧虧虧、赤字赤字赤字,從沒占過便宜。
正經生意做不過中國,於是,英國人搬出了他們第一個秘密武器、高科技產品:鴉片、毒品--唯一能代表英國商品競爭力的產品。
(略)
捌 現實意義
以真實的曆史為鑒,才能破除西方話語體係的束縛,正確認識世界,實現知己知彼。
開口閉口談經濟、貿易的人,應該懂得:西洋人從來就是仗劍經商----打得贏就搶,打不過才坐下來談生意。按照西洋人的說法便是:商業跟著國旗走。
僅僅近幾年發生的一些事情,便已經足以證明這一點了。
因此,我們必須牢記:有文事者,必有武備。
回首近幾年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還能發現:鴉片戰爭尚未結束,正在進行時。
我們有必要記住下麵這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