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1)

來源: 2025-03-08 07:50:57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1)

蔣聞銘

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是金融資本主義。現代社會,個人擁有的資本,即使是頂級富豪,也有限,錢都在銀行裏。銀行是門生意。一個個掙錢養家的,有了餘錢,銀行說,你錢放在家裏不安全,招賊,放到我這兒,我幫你存著給你利息,你要花隨時來拿。對你這當然是好事,所以錢就都到了銀行裏,積小成大,富豪的錢,跟銀行比,就都不算什麽了。

你的錢到了銀行,他們根本沒幫你存著。他們把這錢,拿去買股票,買國債,借給熊彼特 (Joseph Schumpeter)的創業者。跟銀行借錢要付利息,借錢的人付給銀行的利息,比銀行給儲戶的利息高。銀行這門生意,賺的是利息的差價。你可能會問,那我到銀行取錢,他們拿什麽給我?答案是給你的錢,是別人剛存給他們的。大家都來取錢,叫擠兌,做銀行這門生意,最怕儲戶擠兌,儲戶一擠兌,銀行就破產。1928年開始的十年經濟大蕭條,就是從擠兌造成的金融危機開始的。

銀行的資本,是金融資本。金融資本是經濟發展的推手。創業者和金融資本,誰也離不開誰,合作分利。全世界哪裏有發展潛力,金融資本就往哪裏去。金融資本到了哪裏,先進的生產技術就去哪裏,哪裏的經濟就發達起飛。亞洲四小龍,四小虎的經濟騰飛,中國大陸前三十年的飛速發展,國際金融資本是推手。掌握著金融資本的銀行家們,整天琢磨的,是哪兒有發展潛力,哪兒能賺錢。 

銀行的生意,是錢的生意。人一碰到錢,本能地就坑蒙拐騙一起上。所以銀行的生意,要有嚴格的監管。誰來監管?當然是聯邦政府。美國政府監管銀行的機構,是美聯儲 (Federal Reserve),聯邦儲備委員會。做銀行這門生意,規矩多了去了,一本一本寫著,目的不是防銀行被騙,而是防止銀行坑蒙拐騙。 美聯儲是美國的中央銀行,有十二個分行。聯邦儲備委員會,有七個委員,每一位都是總統提名,參議院批準,任期是十四年。

美聯儲的責任,是通過調控美元的總體量,維護美國金融係統的穩定,保障美國經濟體係的健康運行。美聯儲名義上是聯邦政府的一部分,但實際上是獨立於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權。委員們的任期很長,製定貨幣政策,不需要總統國會批準,和最高法院相似,超然於黨爭和現實政治之上。美國總體的經濟情況不好,美聯儲就往經濟體係中放錢,錢放多了,通貨膨脹,美聯儲就把錢往外拿。放不放,拿不拿,總統國會說不上話。美聯儲開會,七名委員和十二名分行行長都參加,都有發言權;但是隻有七個委員和五個分行行長有投票權。這五個分行,紐約分行算一個,其它四個輪值每年換。

政府影響經濟,有兩條途徑,一條是貨幣政策,權在美聯儲手上,美聯儲開會做決定,做完就執行,與總統國會沒關係。一條是財政政策,加稅降稅,財政預算,是總統和國會的事。美國經濟好壞,不能說和總統沒關係,但是關係遠沒有與美聯儲那麽直接。過去一百年裏美國經濟三次大的危機,1928年的大蕭條,1970年年代的高通脹,2008年的次貸危機,都與美聯儲錯誤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 美國的老百姓,也不是不明白,但是手裏的選票,管不到美聯儲,隻能管到總統。所以經濟情況好,大家對總統的滿意度就高,反之,總統就挨罵。

老布什這個總統,做得真實不錯。蘇聯是在他的任期內崩潰的,第一次海灣戰爭,收發自如,全麵勝利。民眾的滿意度,一度達到了百分之七十多。但是蘇聯崩潰後,美國經濟和全球戰略,都必須做大的調整,一時間經濟情況,看起來就不好。這是勝利中的問題,與老布什的政策,沒有一毛錢關係。但是經濟一不好,民眾對他的滿意度就斷崖式下跌。他競選連任失敗,自然是政治經濟,各種因素加在一起,但是經濟下行,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