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走麥城,其實還是有救的,可惜缺乏壯士斷臂,斬倉止損的概念。

來源: 2024-04-24 10:06:2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關公發現江陵,公安被偷襲丟失之後,其實還是有機會全身而退的。

當時關公全軍在圍困襄陽,水軍力量強大,曹軍過不了江。

關公是帶兵回荊州,想打敗呂蒙,奪回荊州,結果發現敵人比想象的強大,所以才會駐紮在麥城。

其實,他就是再次犯了驕傲的毛病。

這個時候的關鍵,是保持入益州的道路通暢,最重要的重中之重,是宜都郡,也就是後來劉備失敗的那個夷陵之戰發生的那個地方。

關羽在心心念念奪回荊州的時候,孫權派了陸遜帶了幾千人去攻打宜都郡,徹底切斷了關羽的退路和益州援軍的通道,這個才是關羽最後徹底失敗的根本原因。

當時關羽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從襄陽利用自己強大的水軍,水陸並進沿江而上,駐紮宜都防備陸遜等人的偷襲,陸遜隻有幾千人,關羽有兩萬多人,守住一點問題也沒有。

實在想博一博,也應該分兵,讓關平趙累帶幾千人去守宜都夷陵一帶。保證自己的退路通暢。

然後等劉備發兵,再一起去奪回荊州。

他偏偏想就帶自己的兩萬人奪回荊州。

這才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估計原因是丟了荊州,他決定不自己奪回來,沒有臉見劉備。

陸遜帶領幾千人攻下宜都,徹底斷了關羽的入蜀之路,這才是致命的殺招。

所以,大意失荊州並不致命,致命的是缺乏壯士斷臂,斬倉止損,保住基本盤不崩盤的概念。

相比之下,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飛速逃命,但是死保襄陽避免崩盤。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是飛速逃命,死保白帝城,關羽缺乏的,就是這種逃命的速度和死保退路底線的大局觀。


所以,他是大將之才,不是帥才。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