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大使館 作者:陳曉濱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中國駐俄羅斯使館任專職廚師、專業司機)

來源: 2024-03-05 10:32:0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992年2月下旬,前蘇聯解體,前蘇共解散的一個多月後,我在京乘中國國際航空班機,莫斯科時間晚九點抵達謝裏梅傑沃國際機場。當車駛進了黒黢黢使館的大鐵門,北京時間應該是下半夜了,心裏不免有些忐忑……

 

第二天一大早,管理員帶我領了工作服及菜刀及勞保用品,到了工作崗位,與眾位大廚見了麵,又熟悉一下工作環境。是與國內的大不一樣,充滿歐式風格。熱加工,有媒氣與電,四個灶眼,兩兩相對,也就是四個廚師可以同時炒菜,距離寬鬆,互不妨礙。台麵鋼板,極厚,還不生鏽,那時國內灶台大都是磚混水泥貼瓷磚,而這裏處處是鋼板,不愧是超級工業大國,巨大的排風機轟轟作響,洗菜盆,兩個並排,大而深,全部是厚實的不鏽鋼材質,在國內從未見過,關鍵是有熱水,水量大,而且特別燙手,估計也有七八十度。白案也在一側,特大的麵板,操作極為方便 。

 

各種設備應有盡有,不過都是蘇式的,都帶有俄文標識,沒見過,很新鮮……多扇大窗,斜對使館的大門,采光極好。一條長走廊直通西側,左側是配菜間,冷葷間,倉庫若幹,還帶一個小電梯,盡頭洗手間,是坐便。對麵廚師專用的樓梯,直通地下,冷庫,糧庫,幹菜間等等,又是一片庫門,出庫上貨梯,算我共十位廚師,顯得空空蕩蕩,太大了。

 

廚房重地是在使館主樓的深處,外麵走廊是幾間小宴會廳,再就是擺台服務員工作間,共三名服務員,來自北京,上海、哈爾濱各一人。主要職責是宴請的上菜、桌椅、刀叉,大使夫婦用餐等服務工作,但人員不歸食堂隸屬。旁邊,一牆之隔就是職工餐廳,很大,舉架很高,大約四米左右,四盞大型水晶吊燈,懸掛四邊,華麗氣派。可坐七八個圓形餐桌數十張,周圍任意擺放著椅子,餐桌上的碗筷都是指定個人的,食後自刷,蓋上各式的餐巾,保持衛生。再往前,一扇大門外,就是買飯排隊廳。四個窗口,四行隊,賣飯時窗口小拉門打開,售飯開始,人聲鼎沸……裏麵對應的四位廚師,接受盤碗,劃卡記錄,轉身遞過盤碗,再由班長打菜,每頓三菜一湯,兩葷一素。中、晚餐相同,食後餐具清洗自理。我被分配到粗加工間,共有三個人,是暫時的,是掄崗的,大使館廚師生涯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