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用英文的,就必然沒有小說手法?這類所謂"細節" 並不能證明米軍能戰卻”誌願”退回38線以南 :-) 用這種東西來“理

來源: 2024-02-24 17:19:2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用這種東西來“理解”所謂 “戰史,” 不是另有企圖和目的,就是網絡文學的習慣了,也是可笑的。

要理解所謂“戰史”,從而使自己懂得戰略戰術並具備基本的作戰指揮能力(其實每一個大學生都應該學習和具備基本的軍事行動技術),軍隊具備威懾力進而避免大規模的戰爭,就要從戰爭發生原因、或戰役目的、結局及對結束戰爭的作用,並戰爭結束於雙方的意義著手。

再有要論“細節”,就是如何部署或使用部隊包括不同兵種的部隊,進行協同作戰以及如何利用各部特長優點,相互掩護防守或進攻,克敵製勝。

什麽遍布誌願軍凍僵的屍體,沒看見楊根思一聲爆炸而自己屬下陸戰隊士兵大片應聲而倒,還有楊根思紀念碑大白天發光,。。。等等,等等;哦,米軍也知道有楊根思這樁事啊,抑或是作者有意而為的臆想或聯想?然而如此臆想又是出於何種動機?楊根思小人書、大白天還發著光的紀念碑。。。。。。哦,這紀念碑發光還分白天黑夜,抑或紀念碑隻能在黑暗中發光?

滿篇充塞了這些比西遊記還西遊記的東西,對於提高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或研究學習能力,有何種幫助呢?如果不是在於文章故事對人有 ”開卷有益“ 的作用動機,那麽僵屍、爆炸、發光諸如此類莫名其妙的說辭,又是何種動機驅使而為呢?

糾纏於這類你說他說並以西遊記筆法描述殘酷的戰爭,很適合網絡文學以及既好事又不懂事的群眾的 “故事會"。

抱有其它目的,挖空心思而為的,比如抹殺自己民族戰士對外作戰的英勇頑強,就是可恥可悲而可憐的人品及作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