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在溫哥華@我看到的新移民

來源: 2023-07-13 07:21:0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大家看到下麵的照片,猜猜看是哪裏呢?這裏是溫州地區的農村家庭內的主婦在燒午飯,這是今天收到了我在溫哥華時的房東女主人發給我的照片。五月份,房東發來視頻,告訴我她要回中國,回老家,還要去上海,邀請我去溫哥華玩,還說要帶我去她的老家看一看故鄉的變化。因為我當時有事情,所以祝住她旅途愉快,見到鄉親開心。於是,她回去後相繼發來了很多美麗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並自豪地告訴我,家鄉的發展變化太大了!我真是為她和她的故鄉高興!下麵講講我的溫哥華房東的故事,也就是新移民如今在溫哥華的生活麵貌一瞥。

 

我在溫哥華,遇到了兩家房東。第一位房東的夫人給我講了他們夫婦的創業記,夫婦兩的家鄉都在溫州屬下的農村。那裏的土地很少很少,一塊土地養不起一家人。因此他們就創業從做豆腐包裝塑料盒開始,進而擁有了自己獨特的生產一條龍。當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後,夫婦兩人就進軍上海,在上海成功發展到有了雄厚的經濟積累後,他們作為經濟移民來到了溫哥華並購買很像樣的新居。一開始隻是靠著國內的所有企業的盈利來維持一切在溫哥華的教育子女和生活的開銷;伴隨著旅遊的興旺和小留們日益高漲的需求,他們將住居的很大部分改為酒店。

 

第二位房東先生給我講了他們的經曆,他是被選為技術科研工作者在溫州的德國西門子公司工作,期間和夫人結婚後,兩人又到了海德堡進修進而讀研。畢業時,剛好趕上加拿大放開技術移民的範圍,於是,兩人就帶著年幼的孩子移民到了溫哥華,並從開始的集合住宅,慢慢發展又購入了目前所擁有的住宅。他們的房屋還仍舊隻是借宿給附近的UBC的留學生們,沒有網上登記。

 

記得從華盛頓經達拉斯和丹佛飛到溫哥華已經是晚間8點,出關後當關雲(另文述)舉著寫有我名字的紙牌並把我直接送到民宿,已有些晚了,我擔心房不在,那麽如何Check in呢?我的不安是多餘的。那是位於溫哥49街的一住宅(網上預約時顯示的是酒店),透明亮的燈光,依稀可以看到玻璃窗裏一位女性的身影,我的心首先踏了一些。果然,當我輕輕按了門,很快房門打開了,一位十分年藹的女主人出在眼前,在等我啊!她幫我將沉重的衣箱拿到我的房,瞬,我感到了溫暖如家。

 

站在一旁的關雲看到一切,也放心地沒有落座就告辭,我憾沒能敬一杯茶。特別是在得知要獨自駕車50公裏,我著深深的歉意和感激之情,隻好囑咐拜托到家一定送個信息,我站在晚中,目送著位素未平生卻見義勇為往返百裏路接我的當代關雲,直到看不太太詳細地介了各種設備,周境以及附近的交通施。為省,航班在拉斯等地機,我也是困乏至極,早早休息了。

 

睡到自然醒,日高高。我趕忙起床,出了房門,迎麵碰了住在另一室的租客,相互Hi之後,得知她也是從美東過來出差。於是,我一起出門購買食品。然而,也時間太久,隨身攜的卡又不能用了。好有金,我隻簡單的三明治和麵包就回到了民宿。房太太也外出回來,她看我如此簡單,就拿來了蔬菜水果花生,不管我如何推脫。以後每天她都要拿來她做的湯餃和我一起共早餐。我,你沒有任何義務的呀,但她微笑地,可以和我一起聊天也很愉快。她在忙房先生,孩子的空餘,我去了很多的地方,比如附近的UBC的玫瑰園,斯坦利公園的海岸小山等等。

 

她一家都是虔的基督教徒,我參加了在他家行的一周一次的茶聚會。我是學史學人文的,宗教學一直有著很深的好奇心。得在國家機關委從事宣傳時,我特意陪著位的信徒去宣武門的教堂;我小候,東單三條也有一座十分古老的教堂,常常碰白巾黑衣的修女,感到神秘,悄悄地向裏望,文革中紡織局拆了建了公室。作建築,那真是可惜至極。我看到他都是來自中國各地的移民,分別操著不同的方言學後,大家一起茶,討論一些疑並交各種生活信息。

 

8B4DD92A-DB62-4B90-9BCB-5B431D1488BF.jpeg

在她一家天使般的氣氛中,時間過得很快,我在等女兒定的直航機票,自己很有興趣地也想繼續幾天。擔心卡的問題,沒想到在華盛頓不能用的花旗銀行卡在加拿大卻可以用,我可不可以有直接美元付的地方,房就介我一家他的好友,位於她家附近的68街,真巧租住他家的留學生畢業回國了,當然我欣然同意。新的房,開接我到了他的住。年的房太太已楚楚站立在門外等待,我立刻感到,我真是幸,又遇上了好人,仿佛身在那林盡染,明媚的陽光之下,怕冷的我,暖之至極,暖到心裏。

 

以後的每一天都排得滿滿的,不是元房來接我外出景,就是後來的房一家我前往不同的中國超市。房太太小的身材,但卻人地能幹,而且豪爽健,我聊天可以幾小,充滿笑和話語。天,幾天中,我漢語了三十年的量,我的舌好像也很快地回複了柔,像個道地的中國了。他們特別還為了我,邀了很多的朋友前來,舉辦了一次家庭聚會。我融入在他一家家的氣氛中,好不熱鬧!我感受到一個如此之大的,大家庭是多麽地美好融融。

下圖是大型華人超市,我如同置身中國,天呐,天呐,叫個不停“這簡直就是北京的家樂福”甚至還要大!

下圖是不知哪位客人當天去釣到的活魚,我開玩笑地說,是不是商店買的(相聲名台詞)

溫哥華的朋友們:第一位房東夫婦和教會長老,教堂的建築古樸有特色。

 

 

在我離開的那天早上,房東夫人早早為我煮了我喜愛的南瓜湯圓,房東先生開車送我到機場。我們互相祝願,今後在兩地再次見麵!

(小聲地一下,即使如此開心,我也沒有忘記給關雲打個電話他放心,向他告別!如果不是他往返百裏,如果不是他家有兒,我真想再能見到他一麵。在此謝那位當代的關雲長,感謝加東加西幫助過我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