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六二六指示”的來龍去脈 真相與結局

來源: 2021-06-24 23:11:49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毛主席六二六指示的來龍去脈 真相與結局

 

 

關於626指示後的結局有必要了解一下:1965626日,針對農村醫療衛生的落後麵貌,毛主席指示衛生部“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提出醫療要為廣大農民服務,解決長期以來農村一無醫二無藥的困境,保證人民群眾的健康。因為這一指示是626日發出的,因此又被稱為“六二六指示”。

 

“六二六指示”對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尤其是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病床的分布為例,1965年農村隻占40%,短短十年後,到1975年,這個比重已經提高到60%,全國衛生經費65%以上用於農村,為徹底改變農村醫療衛生麵貌奠定了基礎。

 

50多年過去了,中國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醫療資源短缺的國家,我們的醫療設施更完善、醫療隊伍更專業、醫療條件更優越,我們有理由對戰勝疫情充滿信心。當然,我們並不否認我們的醫療資源和醫療隊伍還有一定短板,這些都是以後必須加強的。那麽該如何加強呢?我們不妨一起重溫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或許能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六二六指示”的來龍去脈

 

1964624日,毛主席在人民大會堂一一八廳會見越南文進勇一行。在談話中,毛主席對中國高級幹部的保健工作提出批評,他說:“中國的保健工作是學蘇聯的,一個人,如果不動動,隻是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出門乘車不走路,就會多生病。衣、食、住、行受太好的照顧,是高級幹部生病的四個原因。我們的保健工作,學了蘇聯的,把專門的醫生變成不專門的,不多看各種各樣的病,不好,要改。(《毛主席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五卷第367頁)

既然毛主席直言不諱的批評了衛生保健工作,衛生部做出檢討和整改就在意料之中了。

1964810日,毛主席閱衛生部黨組七月二十九日關於改進高級幹部保健工作的報告。報告說,今年六月二十四日,主席在會見越南外賓時,對我國的高幹保健工作提出了批評。報告檢討說:我們的高幹保健工作中嚴重地存在著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助長生活特殊化的現象,而且一些醫生、護士長時間脫離病房工作、門診工作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關於改進辦法,報告提出:一、取消專職保健醫生、保健護士的製度;二、對於沒有嚴重疾病的人,提倡積極鍛煉身體,同時加強北京醫院對醫療保健工作的管理,加強對醫務人員進行毛主席思想的教育,提高醫療工作質量;三、取消存在於高幹保健工作中的一些特殊化的做法。毛主席對報告作了兩處批注。在報告中的“今後領導同誌有病需要醫生出診時,通知保健局或北京醫院”處,毛主席批注:“保健局應當取消。”在報告中的“加強北京醫院對醫療保健工作的管理”處,毛主席批注:“北京醫院醫生多,病人少,是一個老爺醫院,應當開放。”(《毛主席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五卷第383頁)

19646月毛主席對我國高級幹部的保健工作的批評以及兩個月後對整改意見的批示可以看出,毛主席對高級幹部在醫療和保健方麵的特殊化、老爺化的不滿由來已久,同時也說明了,毛主席在1965年的“六二六指示”並非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在長期的觀察和思考總結出的科學且正確的結論。

說起來,毛主席是一個“奇怪”的人,或者說是一個“悲觀”的人,事實上,新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在他的領導下已經取得了非常巨大的進步了,他就算不給衛生部頒發獎狀,也沒必要如此嚴厲的批評衛生部。

我們可以看到,新中國成立後,醫療衛生工作的成果是驚人的:

建國後,霍亂很快就絕跡了;

1955年,鼠疫基本得到控製;

1959年,性病在全國範圍內基本被消滅;

60年代初,天花在我國滅絕,比在世界範圍內滅絕整整早了十多年;

結核病的死亡率從建國初期的250/10萬下降到40/10萬;

同時脊髓灰質炎、麻疹、乙腦、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等傳染病的發病率都明顯下降。

其中,新中國對血吸蟲病的防治尤其值得一提。解放前在長江以南12個省、市、自治區200多萬平方公裏的區域流行蔓延,患病人數達1100萬人以上。195511月,中央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成立,並在疫區逐級建立了省、市、縣、村各級防治機構,製定了四年奮戰,兩年掃尾,七年消滅血吸蟲的規劃。結果,隻用了不到三年捷報就已經傳來,1958630日,毛主席在得知江西省餘姚縣消滅了血吸蟲時,夜不能寐,寫下了名篇《七律·送瘟神》。

春風楊柳千萬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可以說,對於新中國的醫療事業的改善和進步,毛主席是看在眼裏的,但是,毛主席卻依然不滿意,那麽為何不滿意呢?一年後的“六二六指示”給了我們答案。

 

“六二六指示”的具體內容

 

1965626日,毛主席同身邊保健醫生李誌綏談話。李醫生談到買來兩套醫書是普及性質的但可能與中國情況特別是農村情況有不符合的地方。毛主席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告訴衛生部:衛生部的工作,隻給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務,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還是老爺。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農村,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二無藥。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老爺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醫學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著讀那麽多年。華佗讀的是幾年製?明朝李時珍讀的是幾年製?醫學教育用不著收什麽高中生、初中生,高小畢業生學三年就夠了,主要是在實踐中提高。這樣的醫生放到農村去,就算本事不大,總比騙人的醫生和巫醫要好,而且農村也養得起。書讀得越多越蠢。現在醫院那套檢查治療方法,根本不適合農村。那種做法脫離群眾,中國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農村,不在農村服務,還叫什麽為人民服務。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所謂尖端,高、難、深的疾病研究上,對一些多發病、常見病、普遍存在的病,如何預防,如何改進治療,不管,沒人注意,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的問題不是不要,隻是應該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應該放在農村,重點在農村。……今後城市的醫院應該隻留下畢業一兩年的醫生,本事不大的醫生,其餘的都到農村去,把好的都放在農村。……(《毛主席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五卷第505-506頁)

 

毛主席和李誌綏醫生的這番談話經過整理就是後來著名的“六二六指示”。從毛主席同李誌綏醫生的談話內容我們可以看到,毛主席之所以不滿意,根本原因在於醫療條件的“兩極分化”。毛主席是人民領袖,他是不能容忍少數人享受而多數人受苦的情況在新中國出現的,為此,他批衛生部為“城市老爺衛生部”,並說“書讀得越多越蠢”,很明顯,這些話都是帶著情緒的,也可以說,這種醫療條件“兩極分化”的情況讓毛主席出離憤怒了。

 

在毛主席看來,醫療事業應該麵向大眾,而要麵向大眾,就不能不優先農村,因為農村人口占了百分之八十五,這就是毛主席,始終站在大多數人一邊的毛主席。“六二六指示”雖然影響了“老爺們”的切身利益,也一定程度上得罪了百分之十五的城市人口,但為了百分之八十五的農村人口,毛主席坦坦蕩蕩,以至於他不惜說出“不在農村服務,還叫什麽為人民服務”這種“狠話”。

 

“六二六指示”的後續影響

 

“六二六指示”後,大批醫務工作者下鄉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農民家中或田間地頭看病治療。很多知名的專家也紛紛下鄉,在為群眾看病的同時,手把手地輔導農村衛生人員,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培訓出的“赤腳醫生”成為了為農民提供初級醫療服務的主要力量。到1975年底,全國有赤腳醫生150多萬,生產隊的衛生員、接生員390多萬。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的空前壯大為改善農村的醫療條件創造了有利條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