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北京交通瑣憶

來源: 2021-02-25 06:05:4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網上說北京第一座立交橋是1979年建成的西直門橋,其實是1974年建成的複興門橋,雖然看上去不那麽現代化。我清楚地記得剛建成時,我廠一位40多歲的師傅為了滿足好奇心,騎著跨鬥摩托車帶者他徒弟在淩晨一點鍾開到橋上去轉。後來徒弟嘴不嚴跟別人說了,受到領導批評,公車私用,罰交油錢。

2)當時北京最重要的交通規則是:嚴禁騎車帶人。騎車上下班者奉行的信條是:下雨大街,刮風小巷。原因是大街不容易積水,小巷背風。

3)1972年北京公共汽車重新命名,把開出東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陽的路線的前麵加了一個3。例如從動物園到頤和園的著名的32路改為332路。

4)75年後騎自行車的人開始減少,坐公共汽車的人增加,用我廠一位老工人的話說,年輕人嬌氣了,不願意頂風冒雨騎自行車。雖然公交路線在穩步增加,但是仍無法滿足需要,部分車站人群擁擠不堪,女士很難擠上去。所以我廠不得不出動一輛帶軟篷的卡車到一個交通樞紐站去接職工上班。隻管上班,下班就不管你了。

5)原來北京隻有紅綠燈,可能是在七十年代末增加了黃燈,但我實在記不清確切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