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擠破了一個癤子的軍長,七天後不治而亡

來源: 2020-11-24 10:21:1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在朝鮮平壤市中心的牡丹峰麓,座落著一座朝中友誼塔,見證著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並肩作戰的曆史。

這座建築上麵是一座紀念碑,下麵是紀念館,在紀念館裏存放著10本參戰官兵的犧牲名錄,其中第一本第一頁的第一個名字,叫李湘。

李湘是中國誌願軍第67軍軍長,也是朝鮮戰爭中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犧牲時還隻有38歲。

1951年的春節,第20兵團召開軍以上幹部會議,會議的內容隻有一個,就是部署入朝作戰相關工作。

李湘受領任務後,便回到了67軍。為了確保部隊入朝後能夠迅速投入作戰,李湘回去後,隻用了3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就和家人匆匆告別,然後帶著幾個作戰參謀和一部電台趕赴朝鮮,先期視察防禦陣地和部隊駐防地域情況。

不久後,大部隊跟進,在朝鮮金城以南地區紮營,承擔起了沿三八線附近的正麵防禦任務。

很快,第67軍便迎來了入朝以來的第一仗。

這天,敵軍以4000多人的兵力,在坦克、大炮、飛機的配合下,向第67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李湘早有部署,沉著應對,穿插迂回,結果,敵軍丟下了1000多具屍體後,倉惶逃竄,第67軍贏得了入朝後的第一個大勝仗。

此後,敵軍又發起了多輪進攻,但在李湘的出色指揮下,要麽堅決防守,要麽主動出擊,要麽派出部隊夜戰偷襲,在6天的時間裏,67軍創造了殲敵17000多人的紀錄,受到了誌願軍司令部的通令嘉獎,並在全軍轉發67軍的作戰經驗。

然而,敵軍並沒有放棄進攻的步伐,他們很快又開始籌劃下一輪攻勢,李湘也立即組織部隊構築工事,準備應對。

但是,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李湘病倒了,不過前線戰事緊急,根本容不得他休息,盡管許多將領都勸他先養病,但他還是堅決不下火線。

李湘將軍從發病到犧牲,隻有短短的7天時間,那麽,在這7天究竟發生了什麽呢?

第67軍副軍長兼199師師長李水清在回憶錄中,曾詳細回憶了李湘軍長的犧牲過程。

(圖:李湘(右)與67軍副軍長李水清(左)、政委曠伏兆)

在1952年7月的一天,李湘正在檢查部隊的路上,突然偵察參謀報告,敵軍向我陣地投放了十幾枚空殼炸彈,參謀立即前往察看,可是沒有發現特殊的地方,他不敢怠慢,立即報告給了軍長。

李湘接到報告後,也立即趕過去察看,二人把空殼彈看了又看,也沒有看出什麽異常,便坐在空殼彈上研究,猜想敵人到底是什麽意圖。

李湘認為,這件事應該不是偶發事件,雖然現在沒有判斷出敵人的意圖,但必須重視起來,於是,他們就將這個情況報告了誌願軍總部。

當時,李湘軍長的臉上長了一個小癤子,被他用手擠破了,這本來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但是當李湘回到指揮所後,臉卻開始腫脹起來,後來腫得越來越厲害,竟然像水桶一樣粗大!

剛開始時,李湘根本沒在意,繼續工作,後來實在無法工作了,就被送去了醫院,但是,為時已晚,經過醫生檢查,李湘已經出現了敗血症和腦膜炎並發症。

醫護人員雖然盡了全力,也沒有挽回李湘的生命,就這樣,從發病到犧牲,隻有短短的7天時間!

那麽,一個小小的癤子,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危害呢?後來,誌願軍才弄清楚了真相。

原來,那十幾枚空殼彈是美軍投放的細菌病毒,因為李湘的臉上有破損,結果被病毒入侵,最後轉化為敗血症和腦膜炎,奪走了他年輕的生命。

李湘軍長犧牲後,全軍都非常悲痛,發誓要為軍長報仇,遠在國內的朱老總得知這個消息後,也扼腕長歎說:“我軍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年輕將領啊!”

說起來,李湘這個名字,還是朱老總給他改的。

李湘是江西永新縣人,原名叫李秀裏,參加紅軍後,在紅9師25團當司號員。

有一天,朱老總來25團視察,看到了李湘,就問他:“小夥子,叫啥名字?”李湘回答說:“我叫李秀裏。”

朱老總一聽,皺了一下眉頭,說:“這麽硬朗的小夥子,怎麽叫這個名字?改一下吧。”

李湘問:“那叫啥呢?”

朱老總想了一會兒,對他說:“我們現在湖南打仗,不如你就叫李湘吧!”從此,李湘這個名字就叫開了。

1952年12月10日,李湘的靈柩被運回國內,由楊成武親自主持了隆重的迎靈儀式和公祭大會,並安葬於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