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71北京城區普通市民吃什麽(三)

來源: 2018-02-21 07:56:0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四、蔬菜

北京從深秋到早春,蔬菜品種少得可憐。12月冬儲大白菜是北京一景,家家要買幾百斤,60年代末深挖洞,許多人是當菜窖用了,一直用到改革開放初。

除了白菜之外,主要是蘿卜,北京的主要品種是心兒裏美和卞蘿卜兩種,白蘿卜、天津衛的青蘿卜有,但是少,也不受歡迎。胡蘿卜和現在的品種不一樣,小些,顏色是深紅的,或略帶紫色,現在美國和中國主流的橙色胡蘿卜在北京是到了73年左右才出現的。北京人最愛吃心兒裏美,有句話叫蘿卜賽梨。

冬天副食店也賣一種油菜,主要是菜幫子,菜心部分尖上有少許嫩黃的葉子,基本沒有綠葉。真正的北京人不買,主要是一些南方過來的買。土豆有時候會有,北京人的吃法主要是醋溜土豆。

到了春節,會有在市場經濟下也會賣高價的唯一一種東西:韭菜,會賣到一塊錢左右一斤,但北京人吃餃子的首選就是豬肉韭菜,所以還是要忍痛去買。當時冬天的韭菜是本地暖棚出來而非從南方運來,可能冷藏運輸成本太高,這種昂貴的韭菜北京人叫野雞脖兒,原因是有一圈兒紫色(寒冷所致)。

當時的北京人吃東西很保守,不喜歡嚐試新東西。

春天吃菠菜比較多,晚春會有兩三尺高的特大菠菜,北京人把葉子薅下來焯水用麻醬、芥末和醋拌著吃,梗子切成段,用鹽醃一下,擠水後用花椒油炒。春天另外一種主力菜是嫩洋白菜,不過當時不許說洋白菜,一律改圓白菜。到了晚春初夏是萵筍和蒜苗的天下。北京人說的蒜苗是指蒜苔,記得那時四川一個朋友來北京,因為蒜苗發生了誤會,最後吵了起來。許多地方人說的蒜苗北京人叫青蒜。

夏天和初秋有扁豆(文革初期的品種是和美國主流差不多的棍扁豆)、柿子椒、冬瓜、頂花帶刺的黃瓜和北京人喜歡的本地茄子,深紫色圓型,不大不小。有一年不知是品種變化還是從外地運來體型大一倍的茄子,北京人稱之為“門茄”,便宜也不買,至於南方的長茄子,特殊品種綠茄子等,當時的北京人都嗤之以鼻,拒絕接受。有些人會把茄子切塊晾幹,留到冬天吃,味道像蘑菇,是美味。北京人最不能接受的是苦瓜,我們胡同的劉文輝家自己種苦瓜,成為胡同居民的笑柄。73年後,口味開始變化,改革後,苦瓜在北京大行其道,這是當年無法想象的。

西紅柿當時隻有七月初幾天有,北京人的做法好像隻有西紅柿炒雞蛋這一種。也人用當時輸液的那種玻璃瓶子做容器,切碎西紅柿裝入,封口用水煮熟消毒,可以儲存幾個月。

大蔥主要是在晚秋賣,比冬儲大白菜時間略早,也有儲存很多,不然供應沒有保證。蒜則主要是在夏天買成辮子的。臘八那天家家會用醋泡臘八蒜,新年沾餃子吃。

幾乎所有的菜都是一毛以下一斤,例如扁豆通常的價格是七分。有些蔬菜是要排隊才能買到的,印象中排隊買過扁豆和柿子椒。

順便說說鹹菜。北京的主流鹹菜隻有五種:醬疙瘩、水疙瘩(所謂疙瘩是芥菜頭)、北京辣絲兒、醬甘露(螺絲轉兒)以及已經被接受的外地品種四川榨菜。普通副食店隻有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