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和精神病患者說理

來源: 2014-12-27 12:30:49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我的精神病學臨床實踐其實隻是兩周的實習。可是短短的兩周實習,卻讓我對精神疾患有著難忘的臨床體驗。 

在帶教醫生的示範指導下,很快,我們被允許獨立檢查病人,對他們進行病情評估,並記錄在病曆裏,匯報給上級醫生。 絕大多數住院病人是精神分裂症。病情評估一般從認知功能開始。問題一般是,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小孩和侏儒的區別是什麽?100減7等於幾?再減7,再減7……然後是評估患者的妄想,包括幻聽,幻視,幻嗅等。評估幻聽時就問,有沒有人在你耳朵邊上說話?評估結束時或開始前也可以隨便和患者聊聊天。

印象最深的是我和一位三十幾歲的女患者的對話。我們先隨便聊聊,她都對答自如,看不出什麽問題。然後我把話題轉到認知功能上,她的回答也沒有顯出任何異常。當我問她小孩和侏儒的區別是什麽時,她隨口就說區別是年齡。我很驚訝。說實話,我覺得自己的教育程度比她高,但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還是要想一想才能切中要點回答的。接著我們進行了妄想方麵的評估問答。我問她,有沒有人在你耳朵邊上講話?她回答,有。說什麽?她也把她的幻聽的內容告訴我了。接下來,我突然想發揮一下,這是帶教老師沒有示範過的。我想試著說服她,她所聽到的不過是她的幻覺。於是,我說,我們在一起,有人在說話,為什麽我沒有聽到?她毫不猶豫的回答:“那一定是對我的單向廣播”。我頓時自歎不如。我沒有再試圖說服她聽到的那是幻覺妄想,因為我直覺,不管我說什麽,她一定會來反證她的幻聽不是幻覺,而是真實存在的。

當天我回家複習了精分症這一章節。書上概括性的總結,配上白天活生生的病例,讓我對精分症的特點永生難忘。書中提到,精分症的病人,當話題不觸及他們妄想的那一部分,他們的思維和常人無異。而他們的妄想的特點是固執的,難以糾正的。書中還提到,個人妄想有上訴特點的符合精分症的診斷,而集體的妄想就不能診斷為精神分裂。

此後我在生活中也遭遇過抑鬱症,帶妄想的老年癡呆。前者,如果不用藥,光靠心理輔導是不可能糾正其病理性的抑鬱心理狀態或打消其自殺念頭。在其有自殺念頭時,必需嚴加看管,強製用藥。而後者,需及時轉移話題,避免進一步刺激。對躁狂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進行心理輔導,使他們對疾病有自我認識必需是在病情為藥物所控製後的輔導治療。

我個人認為精神疾病也是一種器質性病變,隻不過化學遞質和大腦結構的病變現在還沒有一個全麵和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