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為何稱上甘嶺為人肉磨子?
說起一戰的凡爾登戰役的慘烈和絞肉機之類的。歐洲人之間的戰爭,如果不牽扯到蘇聯老大哥和意識形態方麵,中國人的評價總體來說還算得上比較客觀。其實,導致凡爾登大戰傷亡數字驚人的原因是耗時300多天和雙方投入的大批的兵力,就單位時間慘烈強度算來,曆史上比凡爾登絞肉機還要慘烈的戰鬥其實還有很多:二戰美軍諾曼底登陸、萊茵蘭血戰、突出部戰役、都是著名的血戰。太平洋戰場美軍攻占衝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一般人可能對數字不夠敏感,其實仔細一想一場衝繩戰役,美軍陣亡人數竟然與朝鮮對數百萬誌願軍作戰2年另9個月的陣亡數字相差不多。。一場戰役的不可逆損失,竟能與一場耗時近3年的戰爭相比,可見之慘烈程度。當然朝鮮戰爭中也有非常之慘烈的戰鬥,隻不過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國政府在這些敏感地帶,躲躲藏藏,擔心拔蘿卜帶出泥,拒絕詳細報告陣亡數字而已。 *****
其中,上甘嶺之戰就是一個朝鮮戰爭中一個極為慘烈的戰鬥。由於70年來的正能量的片麵宣傳(毛澤東1953年親自指示:吹一吹上甘嶺),“上甘嶺”這三個字已經通過電影小說牛逼回憶等等文藝形式嵌印在幾代中國人的腦海裏,不,是深入到骨髓裏,融化在基因裏。隻要與美帝發生齷齪,必然抬出上甘嶺的“輝煌”壯膽打氣,雲霧繚繞過癮後,就開始憑空想象胡編亂造一些偉大的曆史和現實戰略意義。其實關於上甘嶺,我過去已經說了不少,主要目的是澄清上甘嶺之戰背後那些沒有被拿來向我國人民宣傳鼓動的事實。但是,上甘嶺的慘烈到達一個什麽程度呢?我黨的戰神林彪同誌有段最為概括的評論。據說60年代後期,中央軍委開會討論人工造山應付蘇聯坦克,有人以上甘嶺為例,主持會議的林彪聽後,冷冷地甩了一句: 上甘嶺就是個人肉墨子。林總身經百戰,堪稱中國為數不多的軍事戰略家之一,雖然對一戰的凡爾登不了解,對二戰的突出部也知道的不多,但對朝鮮戰場的慘烈是了解透徹的,對上甘嶺的傷亡大概也可以精確到個位數,雖然說不出什麽絞肉機這種西洋泊來名詞,但一句湖北鄉村的土語“人肉磨子”卻是對上甘嶺之戰準確的畫龍點睛。 *****
林彪不愧是中國最大的反革命,竟然把我國人民心中的英雄陣地輕飄飄地負能量地說成是“人肉磨子”!但不管立場如何,客觀評論林總說得有無道理呢?就目前公開的數字,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小結:上甘嶺之戰,曆時43天,所有戰鬥都集中在一個不到4平方公裏的山頭上(連級陣地),此戰美軍陣亡365人;韓軍陣亡數字不如美軍姓名地點時間如此精確,戰後的估算是1200人左右;誌願軍陣亡數字仍然嚴格保密,據軍旅作家張嵩山先生在其新書《解密上甘嶺》中透露,僅15軍45師和29師兩個師4個團在43天戰鬥中的陣亡人數已經高達5319人!張嵩山僅僅是透露了第15軍的數字,那麽參戰的12軍陣亡數字是多少呢?除了參戰的步兵,還有支援步兵作戰的兩個炮兵師的陣亡呢?還有送一個蘋果就記二等功大批的後勤人員呢?還有為了鞏固修複陣地的工兵呢?一個不到4平方公裏的山頭,上萬個幽靈圍繞徘徊,這不是人肉磨子是什麽? *****
其實上甘嶺的傷亡之慘重,隨便拈幾個戰例就能看出端倪:黃繼光是個新兵,新到什麽程度?連死後他的姓名部隊都能寫錯,以至於現在不得不將錯就錯。黃是營部通訊員,連這種非戰鬥兵員的通訊員都被送上了火線,而且充當炸碉堡堵槍眼的肉蛋,可見有戰鬥經驗的老兵基本死光。中野12軍有個著名戰鬥英雄叫王克勤,死後所在的排被晉冀魯豫野戰軍命名為”王克勤排“,人人都知道這個有著光榮稱號的王克勤排,卻不知道王克勤排在朝鮮的戰績。其實該排也被12軍投入上甘嶺作戰,隻不過全排四十幾號人在坑道作戰,被聯軍一發準確的直瞄無後坐力炮全部悶死在坑道中,據說參加搶救的兩個工兵班也全部損失,內戰戰功顯赫的部隊,到了朝鮮實在乏善可陳,軍史也就隻字不提了。由於陣地的狹小(一個小小的山頭),誌願軍人數雖多卻無法施展,不得不打所謂的”添油戰“——每天夜裏派兩個連(400人左右)上山,第二天打光再派。同樣一個小山頭,美軍聽上去是第7步兵師,其實打的是“車輪戰”,美軍共在上甘嶺作戰11天,一個師共有3個團9個營,平均每個營打1-2天,不傷元氣,損失小是自然的。 *****
還有一個爆料的是:參加攻擊上甘嶺並且最終奪取上甘嶺主峰陣地的美軍竟然包括美7師31團。可能有人會問,這有啥值得專門說的呢? 如果大家熟悉長津湖戰役,就會知道這個31團正是在中國戰史中大肆渲染在長津湖東的新興裏被我軍全部殲滅的北極熊加強團。新興裏打得是否是北極熊團?是否是加強團?是否像彭德懷在給中南海的捷報中所描述的那樣“全部殲滅,一個沒跑”呢,北極熊團在上甘嶺的作戰已經給出了全部答案,不需要我再囉嗦解釋了。 *****
軍隊作戰之所以區別於小孩子打群架,關鍵在於有個目的,術語叫做戰略目標,而小孩子打架則多是為了所謂的“一口氣”。為了保衛上甘嶺這個人肉磨子到底有什麽意義呢?其實也是為了一口氣!美軍自1950年底撤出北朝鮮後,就再也沒打算重新占領平壤,即便要重新占領平壤,朝鮮半島寬度為200公裏,也不會傻得放著平坦地公路不走非要爬荒山野嶺;就是非要爬山越嶺,也沒有傻到非要從上甘嶺這個屁股大的小山包上翻越過去。。 *****
再說一點我國宣傳部門從來沒有告訴你們但卻又是真實的事實:戰爭結束後,根據雙方各自從交火線後退兩公裏形成中立區的協議,這個灑滿鮮血和骨渣的英雄上甘嶺竟然坐落在中立區內,既不屬於韓國,也不屬於朝鮮,就更與中國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而且,更為令人不解得是: 這個雙方自交火線後退兩公裏的協議不是簽字時製訂的,而是早在1951年11月,也就是上甘嶺戰鬥發生的一年前就簽署了協議,換句話說:其實誌願軍的高層早在一年前就知道:無論誌願軍堅守還是丟失上甘嶺,上甘嶺都不屬於北朝鮮,更不屬於中國。可憐那些陣亡在人肉磨子裏的“無定河邊骨”啊,你們要是早就知道這場血戰就是這樣一個苦澀的鬧劇,還會義無反顧地把自己年輕的生命在大炮飛機前任意揮霍嗎?愛國的老少戰狼粉紅們,你們要是也知道血戰是這樣一個必然結果,會滿足他們鬥氣欲望把你的兒子送進這種荒謬的戰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