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維基百科
形而上學是指通過理性的推理和邏輯去研究不能直接通過感知所得到的問題。形而上學是指哲學的基本法則。形而上學關注理論哲學的核心問題,如基礎、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結構,如所有真實存在的意義和目的。 形而上學也叫「第一哲學」,如笛卡兒的《第一哲學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稱為《形而上學沉思錄》。亞裏士多德把人類的知識分為三部分,用大樹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礎的部分,也就是樹根,是形而上學,它是一切知識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學,好比樹幹;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學,以樹枝來比喻。 在西方,形而上學共有三個傳統分支: 由於反感教條主義的隻講形式,不究實質。黑格爾把形而上學作為與“辯證法”相對立的一種機械教條的研究方法來批判,因此形而上學也可以表示教條主義,指用孤立、靜止、片麵的眼光看世界,認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遠不變的。馬克思繼承了黑格爾的這種錯誤定義。 這種形而上學的定義隻是黑格爾、馬克思及其追隨者的一家之言,不被國際主流學術界接受。這種通過改變一個概念的定義來對其進行批判的行為本身就是錯誤的。[編輯]黑格爾和馬克思對形而上學定義的歪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