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洞主的話本人一句沒看懂。

來源: 2019-06-03 09:15:0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這也是本人從不回複或點讚洞主的原因。

一直以為,不管讚還是貶,自己得懂先。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因此,對不懂的東西,本人從不妄做評論。

相比千年的洋洋灑灑,下筆萬言,洞主是極簡約凝練的氣質,有老子之風。

一本《道德經》沒幾個字,但圍繞著它的專著,多如牛毛。

那幾個字,人人識,而其中道理,有幾人知?

洞主的話本人不懂,所以不予置評。可置評的,是來自直覺的認識。就是,

洞主是特立獨行之人,有如獨孤求敗大俠,深懷絕技,卻乏對手,乏知音,因而顯得孤僻,甚至孤絕。

他的文字,顯然不是遍地都是的健康指南型,手把手教你些什麽。而是提綱挈領的理論,領悟,甚至哲學。

屬精華一類。

有能看懂的,是洞主的運氣。因為原本,就知音世所稀,特別是那樣深奧的高論。

有看不懂而大放厥詞,隨意臧否的,想來以洞主氣概,也全不會在意,依然昂首前行。

大千世界,供應健康指南的多矣,供應思想精華的,寥寥無幾。

如有幸遇見,即便不懂,何妨欣賞之。

如能就洞主高論進行辯論,提出質疑,在獨孤求敗的層次上進行切磋,便令人景仰。

揪著人家治過幾個病人,沒完沒了,當作捏住七寸,未免過low。

人家不說,未必就沒有。您也並不能證明沒有。

這就像餘秋雨在《黃州突圍》裏寫過的一句話,雖然我不喜歡這個人。他說:

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曆史。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於是大師和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一直把諸多文化大師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擠眉弄眼的小人。

這句話,就是本人的point。敬請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