摯友如茶係列:《阿尤花》

來源: 2021-02-25 06:43:1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本月初寫的一則小文。真實記錄,發生在笑壇的故事。

正文:

——————

 

有一網友,數月如一日,喜歡在壇中曬花,曬的是他家陽台上的曇花。我對此頗為好奇,見他如此愛此花,問他花瓣幾何?答曰,不曾數過。我又問,若夜晚曇花仙子現身,願以身相許,問我有幾多花瓣,你卻答不上來,如何是好。答曰:沉默是金。

此人名阿尤,新加坡人。適見又曬曇花,於是寫了一首小偈:

 

昔有趙州茶,今有阿尤花。

一聲吃茶去,一聲花開了。

——《阿尤花》


大家都知,趙州禪師“吃茶去”的禪宗公案。《五燈會元》記載如下:

師問新到:“曾到此間麽?”

曰:“曾到。”

師曰:“吃茶去。”

又問僧,僧曰:“不曾到。”

師曰:“吃茶去。”

後院主問曰:“為甚麽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

師召院主,主應喏。師曰:“吃茶去。”

 

什麽意思呢?


就是叫你新來的和尚去喝茶。

什麽是大師,就是當他隨便做個什麽動作,說句什麽話,你都得往別處想。你不能想得太淺了,看雲是雲,大師會說我沒看到雲;也不能想太深了,看雲不是雲,大師會說,我看到的隻有雲。

不管怎麽說,你都錯。過去比較暴力的禪師,比如趙州禪師的師祖馬祖道一,教訓弟子百丈懷海,上去直接就捏鼻子,捏得鼻子酸疼。隻因為師徒倆看到一隻野鴨子飛過河,師父問徒弟“野鴨子何處去”,徒弟老實回答過河去。

就被捏了鼻子,疼得大叫。

所以在大師麵前,要學乖。馬祖道一,講究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南泉普願也是他的得意弟子,趙州禪師,又師從南泉普願。 趙州禪師,更加平易近人,一生嗜茶,喜歡從茶中體味禪意。

那麽他就沒那麽暴力,去捏徒弟的鼻子。答錯了,隻是叫你喝茶。

為什麽是答錯了呢?

當大師問你,“曾到此間麽?”,就不隻是問你是否到過我們寺廟,他實際上在問你,是否明心見性?

你回答曾到,和不曾到,都是錯誤的。你不如直接先聲奪人,叫大師“吃茶去!” 院主也是不懂,很困惑,問為什麽。問為什麽,說明他也不懂,不是個開悟的人,所以趙州叫他,也“吃茶去!”

這裏,一聲吃茶去,隻是溫柔地代替了捏鼻子的暴力手法。也體現了趙州的平常心。既然你教人要有平常心,麵對尚未開悟的弟子,自己依然應保持平常心,你不好發火,生氣,動怒,甚至動手動腳啊。

一聲吃茶去,盡顯趙州禪師的平常心,也是對佛弟子的無分別心。不悟,吃茶去悟,悟了,忘記悟,也吃茶去。

用吃茶,將一碗水端平。但還是有個茶。

阿尤也是一樣,寄情於花。雖然沉默,惜字如金,依然寄情於花。趙州亦未完全超然物外。

 

阿尤初聞“趙州茶”,戲問,是否“趙州橋的妹妹?”


這趙州茶公案,出自趙州禪師,而趙州禪師,當時的確身在趙州橋附近的觀音院,而當時已有趙州橋。趙州禪師,也有提到趙州橋的禪宗語錄。

這樣說來,趙州橋和趙州茶,是為姊妹,也不算錯。於是,再得小偈一首:

 

趙州橋頭趙州茶,阿尤屋後阿尤花。

一生塵埃未除盡,尚餘一茶一朵花。

——《一朵花》


不過話說回來,一茶一花,也不算執。人無癖,不可交也。人生寄世,性相同在。隻要能夠生無住心,再任心亦無不可。

世中諸物,不明了之前,皆是諸物;乍明了時,皆是塵埃;你不再視其為塵埃,它就不再是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