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老牌百貨4億拍賣,曾是北京中軸地標,今訴訟纏身成老賴(組圖)

來源: 2019-06-11 21:06:25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酒旗戲鼓天橋市”,這是作為老牌商業地標的天橋百貨也曾有過的盛況。不過如今,66歲的老百貨“天橋百貨”卻站在命運的交叉口上。



  6月11日,據北京日報消息,北京天橋百貨因借款合同糾紛將被拍賣,目前已在阿裏拍賣上拍,評估價為5.6億元,起拍價4.48億元。

  根據競買公告,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將於6月15日9時至6月18日9時在淘寶網上公開進行網絡司法拍賣活動,拍賣標的為北京永定門內大街1號總建築麵積17257.90平方米的營業用房及所應分攤國有土地使用權。

  “你知道的,要被賣了,起拍4個多億”,在天橋百貨售賣了近10年外貿紡織產品的老李(化名)感慨。

  在他眼裏,八九十年代的天橋百貨紅極一時,“天橋商場是中軸路的地標,也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公司,它代表了一段曆史。那時候,很多地方都喊著‘學天橋’”。

  不過如今,見證了天橋商場沉浮的老李也在另謀出路,“客流量太少,準備撤了”。

  “天橋是一麵旗”

  6月11日下午,AI財經社來到天橋百貨。天橋百貨位於永定門內大街,與天壇公園相對。

  進入天橋百貨後,80年代的裝修風格鋪麵而來。據了解,目前大廈僅僅有一層及地下一層對外營業。

  一層以傳統零售為主,多為私人攤位,擺放雜亂。外圍主要售賣鞋子、床品布藝、家居用品,內部多為售賣羊絨羊毛衫等女裝,品牌包括北京布鞋步福祥、帝舵等,知名度較低。彼時,這裏較為冷清,消費群體和售貨員多為當地中老年人。在AI財經社探訪的半個小時內,多家店鋪均未有客人問津。

  地下一層則以美食為主,大多具有北京特色,包括主營京味炒菜和烤鴨的大海碗、售賣果脯等特產的攤位,顧客較少。

  不過,與上述門庭冷落的情況不同,在天橋大廈售賣家居產品的老李(化名)看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天橋百貨,在京城南城區是響當當的存在。

  老李今年60歲,住在前門附近,是一名“老北京”。他在插隊後從事紡織業40餘年,自稱為“職業經理人”。

  將時間撥回30餘年,他在前門大廈售賣床單、枕套等紡織品。提起天橋大廈,他興奮地說道:“天橋商場是中軸路的地標,也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公司,它代表了一段曆史。那時候,很多地方都喊著‘學天橋’,天橋是一麵旗。”

  “與現在全是中老年不同,90年代客天橋百貨客流量很大,也有很多年輕人。與賽特、王府井百貨等百貨商場一樣,皆為北京老字號。過了奧運會,我在天橋百貨也開了連鎖的外貿紡織店。”

  老李稱,天橋百貨大概1998年時開始轉型。與此同時,或是為發展旅遊,周邊居民也搬走了,現在周圍住宅居民少了很多,從那時起客流開始變少,多了一些“尋找舊時記憶”的中老年人。

  此外,自1992年開始,互聯網電商對這些平價的實體店也是一種衝擊。

  “你也知道,要被賣了,起拍4個多億”,老李提高聲音說,“我們也在陸續撤掉,找自己的路子了”。據了解,除了外貿紡織實體店,60歲的老李還打算和朋友開網店。



  北京第一家股份製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天橋百貨始建於1953年,原名為中國百貨公司北京市公司第四批發部。1958年,天橋百貨被評為“全國第一麵商業紅旗”。

  1984年7月25日,北京市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發行股票300萬元。這是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家正式注冊的股份製企業,還是全國第一家由國營製專製為股份製的企業,被視作新中國的“商業第一股”。隨後,上海、沈陽等地也開始進行企業股份製嚐試。

  1993年,天橋百貨作為北京首批上市公司之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據雜誌《資本市場》1999年報道,1996年,天橋百貨淨資產收益率已降至5.45%,失去了資本市場在籌資功能。此後經過一番努力,1997年,淨資產收益率勉強達到10.01%,總算向配股資格邁進一步。

  然而好景不長,1998年的市場形式更為嚴峻,到6月底,每股收益僅為0.032元,淨資產收益率為1.34%。彼時,公司股東和管理層都已對該行業前景不再看好,企業下一步的唯一出路就在於尋求新的大股東和優良資產,以獲得商業經營以外的利潤來源。

  這一年,經曆了股份製改造卻依然沒有趕上上市指標的北大青鳥,找到了有40多年曆史的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2月25日,天橋百貨發布公告稱,宣布進入高科技領域,收購北大青鳥商用信息係統有限公司98%的股權,同時收購北大青鳥軟件係統公司的兩項知識產權。

  1998年12月25日,北大青鳥通過協議受讓方式受讓北京天橋部分法人股股權。股權轉讓後,北大青鳥共持有北京天橋股份1534.987萬股,成為北京天橋第一大股東。

  2000年10月26日,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北大青鳥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北京天橋百貨商場有限責任公司。

  據《南方都市報》2002年報道,在一年多時間裏,北大青鳥的優質資產累計有1.55億元注入到天橋。

  不過,天橋和北大青鳥主營業務迥異,重組後,由於大股東北大青鳥無意於發展商業,天橋商場利潤及業績逐年萎縮。

  屢戰屢敗的轉型

  2005年,天橋百貨商城一層的珠寶城進行了內部整改,不過被外界評為“小修小補,無濟於事”。

  3年後,天橋百貨拿起“民俗牌”,商場清倉甩貨後再次裝修,轉而經營民族特色商品、老北京特色小吃等,但收效甚微。2009年,天橋百貨將各地特產打造成商場的拳頭產品,但經營仍舊難有起色。

  2010年3月,商場再次停業改造,轉型為時尚百貨。據當時天橋百貨商場總經理竇敬梅向媒體介紹,這次改造投資500萬元,改造後的名字為“天橋樂匯購物中心”,定位是時尚、運動、休閑,采取品牌聯營形式。“天橋附近沒有大型綜合商場,打算主要麵向南城年輕一族

  不過,據新浪商業地產2011年調查,雖然人流確有增加,但提袋率低。三層引進了李寧、耐克等時尚品牌,但首層及二層,依然是不知道品牌,及山寨版鱷魚、紐巴倫、迪奧等偽品牌。

  如今,這些時尚品牌也尚不存在,二三層並不對顧客開放,商業老地標形象蕩然無存。

  此外,天橋百貨還訴訟纏身,被列為老賴。企查查顯示,因買賣合同糾紛、供用熱力合同糾紛等原因,天橋百貨被起訴11次;5次被列為曆史被執行人;3次被列為曆史失信被執行人。

  除天橋外,隨著新型商業綜合體的崛起,一些老牌百貨的命運同樣令人唏噓。今年6月,賽特購物中心宣布閉店;而據媒體此前報道,與賽特同歲的燕莎友誼商城、26歲的藍島大廈經營狀況也很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