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們的雷,徹底爆了!
酒企三季報要爆雷,大家早有心理準備,畢竟消費的寒氣都快能凍冰棍了。但萬萬沒想到,雷能爆得這麽響,這麽的……不留情麵。
10月30日,A股白酒公司交卷完畢。翻開一看,那叫一個慘不忍睹。洋河當季虧損,口子窖利潤暴跌92%,古井貢酒直接腰斬。

而這其中,最讓人大跌眼鏡、最讓一眾基金經理徹夜難眠的,莫過於那位一直以“穩健”著稱的“白酒老二”——五糧液。
這份三季報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一腳踹回2018年的驚天大雷
我們直接上數據。

五糧液三季度營收僅為81.74億元,同比去年暴跌52.66%。這是什麽概念?這意味著五糧液的收入水平,一夜之間被踹回了2018年。上市20多年來,單季度最大跌幅,就這麽誕生了。
營收都這樣了,利潤更是慘不忍睹。
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僅20.19億元,同比劇烈下滑65.62%,比2018年同期賺得還少。淨利潤率從去年的38.2%驟降至24.7%,創下近十年單季度最低水平。
經營淨現金流,時隔三年再度轉負,錄得-8.76億元。翻譯一下就是:公司忙活了三個月,不僅沒賺到現金,還往外貼錢了。這背後是經銷商徹底躺平,打款意願降至冰點。
這顆雷,直接把市場炸懵了。廣發證券之前預警過五糧液業績會很難看,但誰也沒想到能難看到這種史詩級的程度。不少重倉的股民哀嚎:“知道白酒不好,但沒想到五糧液變臉能變得這麽快,這麽徹底。”
曾經的白馬股,活成了A股的“顯眼包”。

內憂外患下的完美風暴
業績崩塌的背後,絕非一日之寒。五糧液的這次驚天下跌,是長期積累的內部矛盾在行業寒冬下的總爆發。這是一場由內憂和外患共同導演的完美風暴。
飲鴆止渴的渠道壓貨,是五糧液暴雷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
過去幾年,為了維持報表上的“靚麗增長”,五糧液一直在玩一種危險的遊戲:向“五澤”、“五浚”這類自己旗下的平台公司瘋狂壓貨。
這套騷操作的邏輯是:廠家把酒賣給平台公司,計入營收,財報就好看了。市場好的時候,皆大歡喜。但市場一旦轉冷,這就是純純的飲鴆止渴。
今年,渠道裏的酒堆積如山,庫存深度高達5-6個月,遠超健康線。經銷商看著倉庫裏賣不掉的酒,心裏比黃連還苦。更要命的是,為了回籠資金,他們開始低價拋售。核心產品“普五”的市場批價一路跌破出廠價,形成了恐怖的“價格倒掛”。
賣一瓶,虧一瓶!
經銷商徹底不玩了。
於是,三季度,五糧液不得不緊急刹車,主動去庫存。這相當於自己給自己動手術,場麵自然血流成河。
對於五糧液來說,還存在產品策略上的硬傷。
五糧液長期以來把雞蛋基本放在了“普五”這一個籃子裏,占總營收的60%以上。
這種“大單品”策略,在下行期就是軟肋。一旦千元價格帶這個核心戰場受到衝擊,五糧液就毫無還手之力。
反觀隔壁的瀘州老窖,產品結構就健康得多,上有“國窖”,中有“特曲”,下有“頭曲”,有效對衝了風險。
同樣麵對寒冬,不少酒企早就開始主動停貨穩價。
而五糧液,直到今年上半年還在瘋狂壓貨,等到三季度才後知後覺地開始救火,早已錯過了最佳時機。這種管理上的遲鈍,讓它在危機麵前顯得格外狼狽。
如果說內部失誤是導火索,那麽外部環境的劇變,就是那炸藥桶。
“最嚴禁酒令”的持續發力,幾乎清零了政務用酒這個重要場景。在商業用酒高端市場低迷時,對政務用酒的限製,直接砍掉了高端白酒最核心的消費驅動力之一。
同時,長期來說,白酒不受年輕人待見,高度白酒市場整體的萎縮早就是一個趨勢。
這才是最致命的長期威脅。
愛喝白酒的“老登”們,正在逐漸老去,而年輕人,壓根不接這茬。
對於90後和00後來說,白酒辛辣的口感、漫長的酒局、以及背後那套油膩的“酒桌文化”,都讓他們生理和心理上雙重不適。他們寧願為一杯奶茶、一個盲盒悅己,也不願為人情世故的白酒買單。他們厭惡的,不隻是白酒本身,更是背後那套權力壓迫的“爹味文化”。
在新一代的消費品中,霸王茶姬等新生代消費品正在迅速崛起。整個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
而傳統酒廠依然迷戀商務社交、高端社交場景,他們真的相信上一代的社交基因會完完整整地傳承下去嗎?
消費人群的代際斷層,正在動搖整個行業的根基。
當然,還有一個更隱秘、也更殘酷的原因:大家口袋變癟了。
房地產行業熄火,無數的開工、簽約、答謝宴沒了;企業降本增效,商務宴請的預算被一砍再砍…
當大家口袋裏都沒錢的時候,最先被砍掉的,就是這種非必要的、帶有炫耀性質的消費。
說白了,白酒消費的繁榮,本質上是經濟高速增長期的伴生品。
當增長的潮水退去,裸泳的自然就現形了。


麵對現實,別做夢
五糧液的這次業績雪崩,是一次慘痛的教訓,也是一次必然的價值回歸。
這向整個市場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那個靠渠道壓貨、依賴商務和政務消費就能“躺贏”的白酒黃金時代,確實結束了。
麵對慘淡的財報,五糧液宣布要搞超百億的中期分紅,試圖穩住投資者的心。
但股民們心裏都清楚,用錢可以買來暫時的股價穩定,卻買不來失去的市場份額和品牌信譽。
對於高端白酒來說,要是穩不住價,就穩不住其在高端消費市場中的地位。
“五糧液“這一品牌的調性能否維持住,才是其最重要的生命線。
經濟總是有雨有晴,在低穀期要是把品牌賠進去了,那才是致命傷。
行業寒冬之下,沒有“鐵飯碗”,隻有“真本事”。
對五糧液和它身後的整個白酒江湖而言,現在不是談論何時複蘇的問題,而是如何活下去、如何修複渠道信任、如何真正讀懂新一代消費者的問題。
這場風暴,或許才剛剛開始。
那些還沉浸在過去輝煌裏的酒企,如果不能及時醒來,下一個被扯下遮羞布的,可能就是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