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經濟學”麵臨哪些挑戰?

來源: 2025-11-03 01:18:04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高市早苗政府首設“日本成長戰略會議”,以期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實現增加收入、改善消費信心和增加稅收的良性循環。但不少分析認為,“高市早苗經濟學”挑戰不少,從內部來看,日本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麵臨兩難,物價持續上漲,民眾生活承壓;就外部而言,日美關稅談判雖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後續落實仍存不確定性。

11月1日,中日兩國的專家學者在紀念上海市日本學會成立四十周年學術報告會上,圍繞日本經濟的結構性矛盾與發展對策進行研討。

日本內閣府事務次官井上裕之在主旨演講開篇就提到當前物價高企對日本經濟的衝擊。他指出,高物價,尤其是生活必需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對日本普通民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帶來較大影響。

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則表示,日本在泡沫危機治理中忽視了人口變化的影響,這是日本經濟過往發展中留下的深刻教訓。

物價上漲衝擊

井上裕之說,過去三十年來日本社會一直處於通縮狀態,如今雖然出現了物價上漲的趨勢,但如果工資趕不上物價上漲的水平,民眾的生活將更為困難。

日本總務省10月31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東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剔除生鮮食品)同比上漲2.8%,高於此前預期。目前,日本全國範圍內的物價漲幅已連續三年半維持在日本央行2%的目標水平或以上。

盡管日本2025年勞資談判達成5.4%的漲薪協議,創34年最高漲幅,但實際工資收入仍受物價上漲侵蝕持續下降。在扣除物價因素後,2023年和2024年日本的實際工資均呈下降趨勢。井上認為,未來兩年日本工資需要增長至少3%才能實現日本央行的可持續通脹目標。

盡管日本大企業近兩年來積極製定漲薪目標,但井上表示,對於日本大企業而言,在物價上漲的背景下,往往會把價格成本轉嫁至合作夥伴、供應商,來確保漲薪的資金來源,但吸納70%就業的中小企業無法承受這一傳導效應。

東京商工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負債額超過1000萬日元(約合6.8萬美元)的日本破產企業數量達4990家,比去年同期增長1%。在大型企業積極上調工資的背景下,人才流失和勞動成本上升問題對日本中小企業造成沉重打擊。因此,井上認為,未來日本企業間以及地方政府與中小企業合作時要確保價格轉嫁和交易合理化的推進。

人口結構難題

就長遠來看,與會日本學者均提到人口問題對日本經濟的製約。日本內閣府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總人口(包含在日居住的外國人)略高於1.2433億,比2023年減少了約55.45萬人,下降幅度約為0.44%,已連續16年呈下滑態勢。如不計入在日本居住的外國人,日本人口下降到1.2065億人,比去年減少了約90.8萬人,創曆史新低。

日本稅製調查委員會會長、日本綜合研究所研究員翁百合表示,當前日本麵臨人口下滑與高齡少子化兩大難題,首先要避免的是日本人口的急速下滑。

在高齡少子化的現狀下,井上裕之和翁百合都表示,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導致醫療、護理等社會保障支出上升,若經濟不增長,社會保障負擔將加重,財政難以為繼。在日本2025年度初始財政預算中,社會保障支出占日本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達到33.1%。

在翁百合看來,勞動力短缺已成為日本的結構性問題,對“人”的投資被視為與企業和國家生存的關鍵。比如,對企業來說,需要進行人事製度改革,以更加靈活的工作方式和薪資體係,來增加對人才的吸引力。對政府來說要不斷地考慮如何增加對人的投資,尤其需要關注發揮女性的潛能。同時,優化公共醫療保險覆蓋範圍,鼓勵自費醫療與自主選擇就醫。推進醫療數據化與數字化管理,提高效率、減輕醫務負擔。

井上建議要提高中小企業生產率,對綠色轉型(GX)、數字轉型(DX)、航天、海洋、高科技等領域擴大政府和民間投資。在增加年輕一代收入的同時,要鼓勵與擴大女性和健康老年人參與勞動,發揮勞動生產率,實現勞動力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