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OpenAI牽手立訊 歌爾進軍AI硬件,"果鏈"概念股集體大漲
9月22日,立訊精密(002475.SZ)開盤漲停,股價報60.95元,逼近2020年創下的曆史高點。此番行情的直接催化劑或來自於一則消息。9月19日晚間,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稱,人工智能巨頭OpenAI已與中國“果鏈”龍頭企業立訊精密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開發一款麵向消費者的革命性AI設備。
作為蘋果iPhone、AirPods 和Vision Pro的主要組裝商,立訊精密將提供大規模製造能力和精密工程支持。
與此同時,OpenAI還被傳出與另一家果鏈巨頭歌爾股份(002241.SZ)也在接觸,歌爾股份為其供應揚聲器等零組件。而9月22日,歌爾股份股價開盤也大漲,午盤收漲7.79% 。
對於上述消息,立訊精密證券部工作人員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稱,根據公司規定,不方便透露涉及潛在及供應商的具體信息。歌爾股份方麵則表示:“沒有回應。”
不過,對於立訊精密與OpenAI的合作傳聞,據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目前立訊精密已就相關項目與供應鏈展開合作。同時,亦有產業鏈相關人士向記者確認了歌爾股份與OpenAI在接觸的消息。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9月22日當日,A股及港股市場“果鏈”概念股股價集體飆升,藍思科技(300433.SZ)、長盈精密(300115.SZ)、領益智造(300115.SZ)、舜宇光學科技(2382.HK)等皆有較高漲幅。
談及立訊精密開盤漲停,歌爾股份這些果鏈企業也大幅高開的情況,國泰海通科技資深分析師李軒對記者表示,目前蘋果iPhone17銷售火熱,且新機等待時間超過往年,預示著訂單供不應求,同時2026年蘋果折疊機發布以及春季IOS26.4若AI落地效果超預期,有望帶動iPhone15 pro以下老機型用戶加速換機,蘋果手機總銷量有望繼續上調,帶動業績預期上調;而果鏈巨頭與OpenAI合作有望打開估值想象空間,果鏈龍頭企業將成為海外大廠切入硬件的首選合作夥伴。
據報道,OpenAI首款AI設備目前仍處於原型研發階段,被描述為口袋大小、上下文感知的AI硬件,可能類似於無顯示屏的智能音箱或小型機器人,高度集成於OpenAI的ChatGPT大語言模型(LLM),旨在提供無縫、環境感知的AI交互體驗,不依賴智能手機或PC。
過去,OpenAI的業務主要集中在軟件層麵,但在多個月前,其已經透露出做硬件的野心與苗頭。今年5月,OpenAI就以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1.9億元)收購了蘋果前設計總監喬尼·艾夫(Jony Ive)創立的io Products公司,並從蘋果挖角了數十名硬件人才。這一動作被視為其在AI硬件領域的重要布局。
此前,時任OpenAI首席技術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也曾向媒體暗示:“我們正在探索如何讓人工智能突破屏幕的限製。”
除了對蘋果的硬件人才進行“挖牆腳”,OpenAI如今更將觸角伸向了蘋果的核心供應鏈。
華泰證券研究所電子與計算機首席分析師謝春生表示,硬件是OpenAI“核心AI訂閱+開源端側生態”布局中的重要一環,而目前其大部分硬件的量產仍需依賴中國供應商全球布局的生產資源。我們看好未來兩年中國硬件生產商在AI基礎設施、機器人、AI端側新品帶動下景氣度向上。
不過截至目前,關於OpenAI最終落地的AI設備還未正式確認,據傳其曾考慮過多種形態的AI終端,比如沒有屏幕的智能音箱、AI眼鏡數字錄音設備以及可穿戴別針等多個方向。相關消息指出,OpenAI的首批產品預計將在2026年年底或2027年年初正式發布。
盡管市場情緒高漲,但分析師們也提示了潛在風險。
“OpenAI跟國內供應商合作有望重塑產業鏈信心,但並不能就此認為OpenAI打造的硬件就一定能一舉成功,我們認為更多是其從軟到硬的一次嚐試。”李軒提醒。根據報道,OpenAI相關產品形態尚未確定,預計2026年年末至2027年方能發布,訂單落地仍需更長驗證周期。
此前,IDC副總裁Francisco Jeronimo表示,用戶在使用AI時是否需要一種全新的硬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雖然這些想法本身有其優點,但現實是,消費者並不需要這些設備,他們需要智能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