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的夜生意,越來越野了
消費占比高達60%,
夜經濟成餐飲新增量
高溫從六月延續到八月、九月,今年的夜經濟格外火熱。
夜已深,其他城市漸漸入睡之時,長沙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啟。10點鍾,解放西路的各家餐廳正大排長隊,空氣中彌漫著小炒黃牛肉與剁椒魚頭的香辣之氣。受今年持續高溫的影響,有餐飲老板提到,夜晚的客流明顯比白天好太多了。
數據也顯示,長沙的夜間消費占全天消費比重達60%。長沙在很早之前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長沙夜經濟的發展。
在上海,這裏的夜經濟除了煙火氣之外,還多了一份浪漫情調。
夜晚時分的靜安大悅城頂樓,摩天輪之下的劉棟梁大排檔人聲鼎沸,露台上的十幾張外擺桌幾乎座無虛席,燒烤香氣正不斷彌漫。
店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提到,自從升級煥新以來,門店外擺位夜宵時段幾乎每晚能翻兩輪,周末高峰期甚至三輪,營業額同比提升超過了40%。7月的單月銷售紀錄,更創下了300萬元。
旁邊的海底撈更是打造了7個“泡泡屋”,既可以看夜景,又有私密性。這個獨特的包間幾乎天天滿位。海底撈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底撈夜宵狂歡季自六月底拉開序幕,7-8月夜宵日均桌數較4-5月環比漲幅超10%+。
“體感上來說,晚上人數確實比之前多了很多,業績也略有提升”,一成都火鍋店老板這樣提到今年夏天的營業狀況,雖然客流有明顯下降,但夜間時段營業額的提升,多多少少彌補了這一點。
“成都人嘛,天氣越熱越要吃火鍋”,夜深時分排隊吃火鍋成了成都最常見的街景。
從南到北,從一二線城市到下沉市場,夜經濟已經成為拉動經濟複蘇的重要力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5月全國餐飲收入4578億元,同比增長5.9%。夜間餐飲消費的占比正持續提升。
商務部發布的《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我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時至22時的消費額占比超過全天的50%。
支付寶平台2025年6月數據顯示,18點-24點消費金額占比近半(為49.3%),較2024年同期提升6個百分點,夜經濟的活躍度明顯成為城市消費複蘇的重要指向標。
這背後,還有著政策的極大推動。“十四五”規劃明確了節假日經濟和夜間經濟的戰略地位。國務院《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創新規範發展。
年輕人成夜經濟消費主力,
消費需求更靈活多變!
“瓦嗎!”
“瓦!”
簡單的暗號之後,小王開始了沉浸式打瓦時光(打瓦,指玩遊戲《無畏契約》)。夜已深,征戰結束後的小王饑腸轆轆,趕忙點了一頓外賣,犒勞自己。
這一場景,也是很多年輕人夜間生活的縮影,也引發著外賣生意的“周期波動”。
在青島開燒烤店的小金告訴內參君,“平時外賣單子一個月也就是1500單,每天差不多50單,但每日單量極不平衡,一般周一到周四單子少,周五到周天是‘大單時刻’,這幾天營業時間也會長一點,有時候淩晨了還能接到幾個大單”。
餓了麽發布的《2025即時零售全時段消費洞察》顯示,25至30歲的消費者偏好夜宵。年輕一代的消費行為更加靈活多變,他們的用餐習慣不限於傳統,更隨心所欲。
美團數據也顯示,26-35歲的人群是夜宵餐飲的核心消費人群。2025年5-7月的夜宵訂單中,49.4%夜宵訂單來自26-35歲的人群。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年輕消費者都是夜經濟絕對的消費主力。他們的消費需求更多元,要有情緒價值的提供,體驗要新,要豐富……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87.1%的受訪青年身邊有年輕人聚集的“夜經濟”街區。豐富的美食與特色小吃(66.8%)、休閑娛樂設施(51.8%)、創意市集與購物體驗(47.0%)是受訪青年認為最具吸引力的元素。
因此各地的夜間消費正從單一的餐飲消費場景變為多場景的文旅體驗場景,餐飲依舊是消費主力,但增加了演藝、購物、非遺、電競、露營等更多體驗項目,消費動能大大增加。
餐廳的夜間生意,
越做越野
餐飲人想要玩轉夜經濟,絕不能隻是簡簡單單上個新品,必須意識到需求的轉變,年輕人喜歡啥,那咱就整點啥。
>>夜店搬到餐廳裏,提供高於預期的情緒價值。
在火鍋店裏,甚至可以看到更令年輕人激情澎湃的表演。
海底撈近30 家夜宵主題店,到了十點就切換派對模式。DJ打碟,熒光棒揮舞,火鍋店變身派對現場,雖然隻有短短十幾分鍾,體驗感卻是足足的。
上海一位海底撈夜宵主題店的店長提到,“自門店打造為夜宵主題後,晚間 8 點半至 10 點半的夜宵時段客流量有明顯增長,生意提升約 15%。”
>>唱著火鍋唱著歌,滿足豐富的社交體驗。
這之外,湊湊火鍋也推出了“火鍋+茶憩+歡唱”升級店型,沒有低消,不需要預付押金,就能輕鬆實現吃著火鍋唱著歌。
新店型開業當天來客數超過千人,翻台率超過5翻。試水成功後,越來越多的新門升級,來搶奪夜間消費的增量。
消費者自此不用趕下一場了,要蹦迪就蹦迪,要唱K就唱K。餐飲品牌俘獲人心的關鍵,在於需求的滿足,不僅僅是餐飲產品的提供,更在於社交體驗的滿足,在於情緒價值的提供。
>>積極擁抱“二次元”,擊中年輕人的圈層認同。
穀子、痛包、吧唧、單拎、抱盒……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詞匯,可能是餐飲重要的增量密碼。在各地夜市的新潮玩法上,也有二次元攤位,專賣穀子,Coser(角色扮演者)站台引流,生意異常火爆。
嗅覺向來敏銳的海底撈也是抓住了這股子“二次元”風潮。前不久,海底撈和二次元聖地B站聯名,活動期間的夜間時分(每晚9點-12點)到店消費,秀出B站大會員身份就能領到冰淇淋,還有專屬的歡迎三件套。
這之外,二次元有痛包,海底撈就開“痛店”,把上海靜安大悅城的門店做成了代理人主題“痛店”,牆貼、KT板、聯動套餐、吧唧,樣樣俱全。
夜市上有的,咱門店也要有。海底撈還在部分門店推出了 “次元夜市” 活動,把等位區域就變成二次元集市,“同好們”可以分享周邊,交換穀子。
8月23日恰逢時光代理人角色Vein的生日會,“委托人”們搭乘海底撈痛車抵達門店,給自己慶生,成為打破次元的歡樂聚會。生日場景向二次元再進化。
沉浸式氛圍吸引來了很多二次元粉絲。海底撈上海靜安大悅城的店長介紹說,二次元顧客明顯增多,尤其是夜間時段的翻台率較去年同期提升近30%。
二次元如同一個點,觸動了這個點就如同開啟了流量密碼,激活了有相同愛好的年輕人。Z世代情緒消費報告》也顯示,個性化和圈層認同需求驅動“情緒消費敘事”,特定情緒商品成為一種“儀式性符號”,賦予日常生活各種“微意義”和基於個人定義的成就感。
不光夜經濟,
“餐飲Plus”模式正全麵開花
縱觀這些能激起水花,引發流量的夜經濟新玩法,都是“餐飲Plus”模式,用餐體驗外疊加上其他體驗,社交體驗拉滿,情緒價值滿足,或是二次元聯名帶來的認同感。
過去餐飲行業的競爭停留在“口味、價格、服務”的單點比拚,而“餐飲 Plus”模式將競爭升級為“場景生態”的較量。
比如海底撈通過“夜宵派對 + B 站聯名 + 次元夜市”等場景,構建了多元客群生態,不僅提升了夜間客流,更通過圈層傳播形成品牌差異化壁壘。這種生態化運營,讓餐飲品牌跳出“品類競爭”的局限,轉向更深層次的“客群心智占領”。
當然,這些轉變不光發生在夜間時段,也發生在餐飲全時段,餐飲吃飽吃好,更要吃嗨!
如同正在流行的24小時營業的餃子小酒館,在餃子這一快餐品類上疊加上小酒館,在吃飽的需求滿足後疊加上情緒價值的滿足。
夜經濟中的 “野生意”不是短期的噱頭。當“餐飲 Plus”模式從夜間延伸到全天、從頭部品牌滲透到中小商家,餐飲行業正在進入“場景化、生態化、全時段”的新發展階段。
在消費需求的引導下,這種“餐飲Plus”模式正在各個品類展開,餐飲野路子正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