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生財有道":一邊鐵腕裁員,一邊找人代工

來源: 2025-05-15 23:37:49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近日,娃哈哈純淨水由今麥郎代工一事登上熱搜,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5 月 15 日,娃哈哈集團發布聲明,確認與今麥郎存在委托代工關係,但由於代工期間自查發現個別批次純淨水產品未通過出廠抽樣檢測,自 2025 年 4 月起已終止與相關代工方的合作。娃哈哈還強調,目前市場上在售的娃哈哈純淨水均符合國家質量標準及該公司產品質量管理標準,未來將始終堅持自有生產模式。這一聲明雖然對代工事件進行了回應,但也引發了更多關於娃哈哈為何選擇代工,以及為何消費者對此事件反響如此熱烈的討論。

娃哈哈為何選擇代工?

事實上,娃哈哈引入代工生產線並非一時之舉。從 2016 年起,為了更高效地覆蓋偏遠市場,娃哈哈就已將約 15% 的純淨水產能外包。

自宗馥莉掌舵娃哈哈後,公司開始了一係列架構調整與生產模式的轉變, 用“去實體化” 策略降低生產成本。2025 年娃哈哈多地工廠開始停產,5月,娃哈哈因員工維權事件陷入輿論漩渦。陝西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的乳品車間自 2 月 16 日停產,娃哈哈關閉了 10 餘家分廠的生產線,其中部分與股東糾紛有關。據華商報大風新聞報道,這次停產有50 餘名員工被迫停工,薪資從每月約 5000 元驟降至 1000 餘元,僅為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80%。類似事件在東北、西北等多個生產基地陸續出現,部分工廠因生產線轉移至宏勝飲料集團代加工而停工,員工被迫簽署 “自願離職” 協議。

雖然新購買的高速瓶裝水生產線陸續投產,但還沒能快速形成產能補充,導致產能不足,這也促使娃哈哈再次尋求代工合作。一方麵,在銷售旺季或市場需求突然增長時,代工能夠快速補充產能,及時滿足市場需求,避免因缺貨而丟失市場份額。2024 年娃哈哈純淨水銷量大幅上漲,其包裝水市場份額從 2 月的 4.17% 迅速飆升至 5 月的 20.04%,全年營收更是突破 700 億元,同比增長 40% 。另一方麵,代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靈活性,可以避免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和設備購置,降低生產成本。

代工模式普遍存在,娃哈哈事件卻備受熱議

在純淨水行業,外包生產線並非娃哈哈一家的特例。康師傅、農夫山泉等企業的代工比例約為 10%-18%。據歐睿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瓶裝水市場規模達到 2266 億元,同比增長 3.6%,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和增長潛力。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的數據表明,在 2023 年,有超過 30% 的中小型純淨水企業采用了代工模式,大型品牌企業也在不斷調整代工策略以適應市場變化。為什麽娃哈哈的代工事件卻引發了消費者更高的關注度?背後存在多重原因。

從品牌層麵來看,娃哈哈作為中國飲料行業的老牌企業,擁有廣泛的消費者基礎和較高的品牌知名度。消費者對其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有著較高的期待,一旦出現代工情況,尤其是代工產品被曝出質量問題,就容易引發消費者的擔憂和不滿。此前宣傳中 “實驗室用水級別” 等高標準的形象深入人心,與代工產品檢測問題形成反差,使得消費者對產品實際質量與宣傳標準之間的差距存在疑慮 。

在消費者認知方麵,自有生產往往與更嚴格的質量控製和產品一致性相關聯。代工生產的娃哈哈純淨水在包裝等方麵與自家工廠生產的存在一定差異,這種差異使得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品牌的一致性產生了懷疑。此外,今麥郎自身也生產純淨水產品,與娃哈哈存在競爭關係,消費者會擔憂今麥郎在代工過程中是否會存在利益衝突,是否會全心全意為娃哈哈生產出符合其品牌標準的產品。

同時,信息透明度也影響著消費者的態度。此次事件中,消費者覺得自己的知情權未得到充分保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代工產品,因此引發了對品牌和代工模式的不滿。這些因素相互交織,使得娃哈哈代工事件在行業普遍存在代工現象的背景下,依然引發了熱烈反響 。

娃哈哈純淨水代工事件不僅反映了企業在市場變化和內部變革下的生產策略調整,也凸顯了消費者對品牌質量和一致性的高度關注。對於娃哈哈而言,如何在未來堅持自有生產模式的同時,重建消費者信心,將是其麵臨的重要挑戰。而對於整個純淨水行業,此次事件也敲響了警鍾,促使企業更加重視代工環節的質量管控和品牌形象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