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三大原因支撐A股節後走強
五一長假後的第一周,A股市場4個交易日中有3天上漲,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周漲幅分別為1.92%、2.29%和3.2%,僅科創50指數微跌0.6%。全市場54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4500家上漲,不足800家下跌。
需知,這是在外有美對華加征關稅的影響,內有上市公司業績指標有所下降的背景下取得的。
數據顯示,2024年,A股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實現淨利潤5.22萬億元,同比下降2.96%。據中金公司統計,剔除金融公司後,上市公司盈利下降14.2%。5400多家上市公司中,僅2194家上市公司盈利實現正增長,即有六成公司業績不是下降就是虧損。
2025年一季報顯示,A股上市公司業績總體有所回升,共實現盈利1.49萬億元,同比增長 3.55%。但 5400 多家上市公司中,有近1400家出現虧損,虧損比例超過1/4。這也是除2020年外,多年來沒有出現過的情形。
麵對內外壓力,A股依然表現頑強,內在原因何在?在筆者看來,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政策支持。兩天前,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實現中國股市穩定健康發展。他強調,全力支持中央匯金公司發揮好類“平準基金”作用。
具體做法上,少發股多分紅。2024財年,有3472家上市公司實現現金分紅,合計金額達1.66萬億元,疊加前期中期分紅共計2.39萬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滬深300股息率3.59%,均創曆史新高。在央行進一步降準降息,無風險收益走低之際,高股息股票成為穩健型投資人的一大選擇。
另據統計,2024年共披露1470單回購計劃,合計金額達2123億元。相比之下,同期發行新股融資額為639億元,僅相當於回購金額的1/3。
二是人民幣對美元一路升值。4月8日,離岸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曾達1:7.42,創下近十幾年新低,而五一假期期間,美元兌人民幣達到1:7.20,近一個月上漲3%。近期也保持在7.24左右,表現相對平穩。這大大增強了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的信心。
三是2024年報以及2025年一季報顯露兩大現象:計提資產減值和研發投入雙增。這非常值得關注。
2024年非金融企業盈利降幅為什麽達到兩位數?計提資產減值和研發投入大增是兩個重要原因。
2024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計提資產減值及信用減值合計增長超過15%。其中,房地產業和光伏產業是主要拖累項。
統計顯示,A股房地產公司2024年合計虧損1634億元,比上年增長6倍多。其中,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存貨跌價和壞賬準備增加)就達939億元。
同樣,光伏產業三大龍頭企業隆基綠能、通威股份、TCL中環合計虧損240億元。
隆基綠能2024年虧損86.17億元。其中,計提減值87億元。通威股份虧損70.38億元。其中,計提減值10億元。晶澳科技虧損46.56億元。其中,計提減值33.29億元。愛旭股份虧損53.19億元。其中,計提減值27億元。TCL中環虧損98.18億元。其中,計提減值7.09億元。東方日升虧損34.35億元。其中,計提減值9.73億元。
研發投入大增,則主要表現在科創板。2024年,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合計達1.6萬億元,同比增長3.1%;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研發強度)為2.6%,較2023年提升0.1個百分點。
其中,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達1680.78億元,同比增長6.4%,研發投入相當於淨利潤(475.23億元)的4倍;研發強度中位數達12.6%。
相比之下,科創板是盈利下降幅度最大的板塊。2024年年報顯示,降幅為40%;2025年一季報顯示,降幅更達60%。業績下降的背後,研發費用絕對是很大的一筆投入。
來看看幾家龍頭企業的2024年年報數據。
百濟神州營收272億元,淨利-49.78億元,研發投入141.4億元,研發強度51.84%。中芯國際營收577.95億元,淨利37億元,研發投入54.47億元,研發強度9.42%。海光信息營收91.62億元,淨利19.3億元,研發投入29.1億元,研發強度37.61%。百利天恒營收71.37億元,盈利37.08億元,研發投入24.78億元,研發強度34.7%。
像百利天恒這樣的企業,盈利能從前兩年虧損2.82億元和7.80億元,猛增至2024年的37億元,就是靠著30%至40%的研發強度。科創板企業就是要不斷研發不斷創新,才能誕生優秀的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