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億,國家隊出手了
規模突破4萬億,這類資產被“國家隊”買瘋了。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全市場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總隻數超1100隻,總規模首次突破4萬億元大關。
ETF規模突破第一個萬億元曆時16年之久,而從三萬億到四萬億元僅耗時半年多。規模迅猛增長背後,ETF已成為包括國家隊在內的各路資金借道入市的重要工具,被視為類“平準基金”的主要載體。
ETF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投資工具?為何會得到國家隊等大資金的青睞?
圖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詞:交易市場
長錢長投,規模持續爆發
ETF又被稱為“交易所交易基金”,屬於指數基金的一種特殊類型,是一種通過複製標的指數來構建跟蹤指數變化的組合證券。ETF相當於股票的集合,投資者通過買賣一種產品就可以實現一攬子證券的交易。
舉例來說,滬深300 ETF成分股追蹤滬深300指數,囊括了A股市場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300隻證券。投資這支ETF,就相當於一鍵打包300家A股頭部公司。
與普通基金不同的是,ETF還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內進行實時交易,可根據市場價格買賣,靈活性更高。對比之下,普通開放式基金贖回後資金到賬時間通常為 T+3 日甚至更長,流動性相對較低。
不僅如此,ETF費率一般在0.2%~0.5%左右,普通基金則通常為1%~1.5%。A股市場,ETF基金交易通常不收取印花稅,交易傭金也較低(通常為萬分之幾)。
據晨星Direct統計,國內ETF市場從2018年起,連續六年資產管理規模平均增速高達40%,而2024年國內ETF資產管理規模增速再一次刷新了曆史紀錄,達到95%,管理規模也逐年創下新高。
近十年中國ETF的資產管理規模、資金流向(左軸)和基金數量(右軸)。圖/晨星Direct
ETF的爆發式增長,有目共睹——從2004年起步到2021年突破首個萬億元規模經曆了16年時間,第二個萬億元耗時3年,第三個萬億元則用了9個月,而今的第四個萬億元,則僅僅用了6個月。
2024年各類資產類別的ETF規模均呈現飛速增長,股票ETF同比增長約九成,債券及商品ETF增長率均超過100%。滬深300ETF總規模合計達到1.04萬億元,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萬億元級別的寬基ETF賽道。
當前突破1100隻的ETF產品,覆蓋了股票、債券、商品、貨幣、跨境等多種類型。本輪ETF規模增勢中,股票ETF是增長主力,自2024年9月26日至2025年4月20日,股票ETF規模增長超過6600億元。截至4月18日,股票ETF合計超過3.3萬億元,占比超過八成。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ETF規模突破4萬億元是政策引導、資金行為轉型和市場工具創新共振的結果。
政策層麵,2024年4月,新“國九條”明確提出,建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快速審批通道,疊加央行推出互換便利工具提供流動性支持,推動ETF生態優化;2025年1月,中國證監會印發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了指數化投資的發展方向和支持措施。
投資者層麵,ETF作為被動型基金的認可度正不斷提升。養老金、險資等長線資金借助新發ETF入市,形成規模擴張的核心驅動力。
2023年以來,保險公司的ETF基金披露持倉市值穩步增長。多份基金2024年年報披露,保險機構2024年下半年加大了對核心寬基ETF以及港股ETF等品種的配置力度。方正證券研報顯示保險公司截至2024年年末ETF持倉市值為2607.47億元,環比增加802.20億元。
萬億“國家隊”重倉ETF
如果從買方的角度看,ETF規模短期激增之所以引發關注,在於“國家隊”資金借道ETF增持進場。
以中央匯金、國新投資、誠通控股為代表的國家隊主力身影頻頻出現在ETF的持有人序列中。2024年,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合計持有ETF總市值由當年年初的1176.95億元大幅增至1.04萬億元。
尤其是危急時刻的關鍵出手。4月7日,麵對市場受到美國關稅影響產生的波動,中央匯金、中國誠通和中國國新先後發布公告稱增持ETF,並將在未來繼續增持;4月8日數據顯示,ETF獲資金淨流入金額合計達到1117.8億元,創出曆史新高。
中央匯金公開表示,作為資本市場上的國家隊,發揮著類“平準基金”作用,未來將繼續發揮好資本市場穩定器作用;下一步,將堅定增持各類市場風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結構。
這映射出護盤策略的變化。2023年開始,股票ETF逐漸成為國家隊入市的重要通道。2024年以來,國家隊的資金配置策略開始由個股向被動指數工具傾斜。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2023年底,國家隊ETF持倉規模為1225億元,ETF與個股配置比例為4:96;截至2024年年底,其持有的ETF規模已突破萬億,ETF與個股比例大幅提升至20:80,指數成為中長期資金入市的主要載體。
國家隊增持不僅是資金在增加,品類也在擴容。Wind數據顯示,2024年,中央匯金持有的ETF品種在滬深300ETF、上證50ETF、上證180ETF、中證500ETF、深證100ETF等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到中證1000ETF、科創50ETF、中證800ETF等品種。
萬億國家隊資金選擇借道ETF,這與指數化投資的“雨露均沾”、分散風險的特點有關。
田利輝指出,ETF是快速布局行業、對衝風險的重要投資工具,具有流動性優勢,是資金短期避險和中長期配置的首選。通過ETF注入流動性可快速傳導至全市場,而非局限於單一板塊。
“中央匯金選擇滬深300等寬基ETF,因其覆蓋A股核心資產,能實現托底大盤的作用,大額申購寬基ETF可以有效平抑市場波動,降低極端行情風險。中央匯金通過持有低估值、高流動性的寬基ETF,引導市場關注基本麵而非短期炒作。”田利輝解讀。
上海橘淶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清評價,ETF已經成為市場重要的穩定器,具有良好的政策信號傳遞功能。當外部不確定性、政策性風險擾動加劇,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國家隊”中長期資金逆勢增持,釋放出明確的穩市場信號。
“以國家隊為代表的長線資金買入ETF,在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的同時,也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國家隊增持ETF,能夠吸引社保、險資等其他長期資金的跟進,形成市場合力。從長期來看,這有助於引導市場資金從短期投機轉向長期價值投資。”王文清說道。
ETF,怎麽買?
站上4萬億規模,ETF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王文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ETF規模暴漲至4萬億,可以視為我國資本市場邁向成熟化、國際化的重要標誌,這反映出市場對指數化投資的認可度在不斷提高。作為低成本且高效率的工具,ETF正在成為資產配置的核心載體,成為資金流入的方向。
上交所ETF行業發展報告(2025)指出,隨著新一輪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各項措施穩步推進,境內指數化投資發展空間廣闊,ETF市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未來應不斷優化ETF場內配套機製,為中長期資金入市營造良好環境。
在證監會、交易所和基金公司共同努力下,2024年以來市場不斷推出重磅ETF新品類,如中證A500指數、科創200指數、自由現金流ETF等。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截至4月22日,證監會注冊批複92隻ETF,同比增長253.85%,注冊效率大幅提升。
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運營曾方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前“頭部壟斷+細分突圍”的市場格局符合行業發展規律,頭部公募依托規模優勢保持領先地位,而中小機構則通過差異化競爭策略在細分市場尋求發展空間。
“持續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增強市場信心,加快推出契合市場需求的創新型ETF產品,都是ETF市場持續擴容的必要條件。”曾方芳說道。
ETF不僅被國家隊大手筆買入,也持續吸引個人投資者入場。需要注意的是,ETF本身是一種投資工具,而非具體標的。目前市場上的ETF進入了“千基時代”,產品種類繁多,區分不同指數ETF並不容易。
比如包含較多公司的寬基指數,滬深300代表A股大盤,中證1000代表A股小盤,投資者需從市場和市值維度深入理解,否則難以把握投資方向;此外,風格因子指數涉及成長、價值等多種風格,概念易混淆,不同風格和市值組合的產品風險收益特征不同,需要深入對比理解。
王文清提示,不同類型的ETF基金風險收益特征差異較大,比如股票型ETF風險相對較高,但潛在收益也可能較大;債券型ETF收益相對穩定,風險較低,投資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謹慎選擇。
產品選擇角度,投資者不僅需要提升自身的金融素養,更需要明確自身投資需求與風險承受能力。ETF雖然是一籃子股票集合工具,但分散風險並不意味著消除風險,其估值終究還是要跟隨市場波動。
“如果購買ETF,投資者要注意市場風險、行業板塊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即使ETF有分散投資的特點,在市場出現下跌時,ETF基金的淨值也可能出現較大回撤,投資者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根據自身情況合理控製投資比例。”王文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