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國際機場排名,上海擠不進前十
差距在哪裏
國際機場協會ACI公布了2024全球機場排名。
在全球最繁忙國際機場排名中,按照排名順序,前五強分別為:
迪拜國際機場(去年接待旅客量達9230萬人次)
倫敦希思羅機場
首爾仁川機場
新加坡樟宜機場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
但遺憾的是,排名前十強名單,中國僅有香港國際機場,躋身進第九名。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最發達城市,上海的機場卻沒能擠進全球Top 10,確實有落差。
而在另一麵,排名第九的香港機場,還在持續發力:
香港機場管理局正尋求約200億港元銀團貸款,旨在置換6月到期的350億港元舊債及支持第三跑道擴建項目運營。
三條跑道全麵運作將為香港國際機場提供更大運力,預計到2035年將實現1.2億人次旅客處理量。
在前十名中,為啥就沒有,麵積比澳門還要大的上海浦東機場?
要知道,2024年,上海浦東機場擊敗強勁對手廣州白雲機場,首獲全國年度最繁忙機場稱號:
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7679萬人次,同比增長41%。
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7637萬人次,同比增長21%。
如果僅看國際航線,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僅為2716萬人次,占總旅客吞吐量35%,也就是說,浦東機場的客流量,主要還是來源於國內航線流動。
從地理位置與航線網絡布局來看,迪拜國際機場能成為全球最繁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
迪拜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是重要的中轉樞紐。
眾多航空公司將迪拜作為航線網絡的關鍵節點,通過迪拜機場實現不同大洲之間的旅客中轉,極大地增加了客流量和航班起降架次。
相比之下,上海雖然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但在全球航線網絡布局中,其地理位置優勢並不像迪拜那樣獨特:
上海主要服務於東亞地區以及連接歐美等主要經濟區域,航線的輻射範圍和中轉功能相對有限,難以吸引全球範圍內大量的中轉旅客。
再從政策與市場環境來看,在中國,航空市場受到較為嚴格的監管,航線審批、航班時刻分配等方麵也相對更謹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上海浦東機場快速拓展航線網絡和提升客流量的速度。
若加上國內航線,從全球機場排名來看,上海浦東機場勉強躋身進入前十,但與第一名的美國亞特蘭大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08億人次),差距不小。
畢竟,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美國亞特蘭大機場背後,是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以及眾多商務出行需求:
亞特蘭大是美國重要的經濟、文化和交通樞紐,大量的國內旅客在該機場中轉或始發,同時國際商務旅客也頻繁往來。
而上海浦東機場的客源結構中,雖然國內旅客數量龐大,但在國際旅客構成上,商務旅客和旅遊旅客的占比與全球頂級繁忙機場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在國際遠程航線的旅客吸引力方麵,上海浦東機場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但在全球最繁忙機場的十強中,上海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雖然僅比2019年增0.8%,但同比增幅排第一,為41%,從2023年的第21名回升到榜單的第10名。
隨著航空市場的不斷開放,以及航站樓擴建,上海浦東機場未來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上海浦東機場T3航站樓,設計容量5000萬人次,設置了90個近機位,其中31個是可轉換機位,均為國內機場之最,預計於2028年建成。
2025年夏秋航季,浦東機場至美國洛杉磯、達拉斯、西雅圖、舊金山、底特律,德國法蘭克福,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意大利羅馬、米蘭等24個洲際航點的航班實現了日頻1班及以上。
相信在不久將來,上海浦東機場有望在全球航空市場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向全球最繁忙國際機場的行列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