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一周後的義烏,我實地感受一下
在過去一周,關稅戰無疑是最受關注的話題
4月2日開始,中美對等關稅不斷提升,從45%至最高達到125%,就在昨天部分醫療產品美國把關稅提高到245%
所有人,尤其是外貿從業者都在關注這場貿易戰爭的走向
而從城市發展與經濟的角度,那些對外貿依賴程度最高城市,首當其衝
國民經略統計過,在長三角對外貿依賴程度最高的地方,不是上海,也不是其他
而是這個被稱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浙江金華
(數據來源:國民經略)
2024年,金華的進出口總額為8795億元,而出口總額就達7719億元,其出口依賴度和外貿依存度,都高於100%,比深圳還高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說這場關稅戰中影響最大的地方,必定有金華這座城市
而說到金華外貿產業,就不得不提義烏
義烏在金華外貿產業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就拿2024年第一季度來說,義烏進出口總值達1482.49億元,占金華全市外貿總值約76.8%
回顧過去幾年的數據,義烏的出口額長期占金華全市比重高達80%以上
且,義烏對美的出口業務占比從2020年開始,是呈現出連年提高的趨勢
義烏,可以說是一座以外貿為生的城市,進出口是這座城市的絕對支撐產業
在對美出口比重變得越來越高的情況下
關稅戰籠罩下的義烏,現在情況怎樣
那些生存了20多年的,主要做出口生意個體的小商販們,又該如何應對
我實地去了義烏一趟,找到那些做了很多年外貿的老板員工們當麵聊了聊
這趟義烏之行,我不僅看到了在關稅戰下比我想象中,那些更為堅強樂觀的個體群像
更看到了一座擁有多年商業底蘊城市最大的支撐點不是其他,而叫做:韌性
01
關稅戰這一周,義烏依然擠滿了外國人
在出發的高鐵上,我即刻就感覺到了作為一個國際貿易之都的義烏含金量之高
在工作日前往義烏的高鐵,身邊都是形形色色的外國人
他們身邊基本都會有一個外貿公司的翻譯陪同,聊天內容也都和不同種類商品交易有關
來到高鐵的境外人員登記點,工作人員也忙得沒停下來過
沒到商貿城,大致我也感受到,義烏最近的外貿生意應該也會如往常那般
網上做了點功課,不同國家的客戶,喜歡在義烏購買不同種類的貨品
比如來自非洲、南美的客戶,偏好在義烏進口低價的服飾、香料和飾品
來自中東國家的客戶,采購玩具為主,印度客戶全世界做生意,他們什麽都買,砍價比中國菜場大媽還厲害
而據說,世界上99%的聖誕用品,都從義烏發出
網上有句話,沒有義烏,外國人基本過不了聖誕節
到了現場,我真實感受到了這裏作為世界小商品加工廠的地位
從服裝、飾品、頭花、發卡,小到鑰匙扣上女娃娃的眼鏡,在義烏都有供應商,都有加工廠
我也大概感受到為什麽老外喜歡來這進貨,因為實在太方便,應有盡有,價格低之外還可以貨比三家...
擁有如此完備的生產鏈,以及多年在國際上的口碑和影響力
關稅對義烏的影響不能說沒有,但卻無法觸及到這座城市的根本
那天中午,我來到義烏商貿城
這裏人流依然交織,依然繁忙,才踏進商貿城一區
便看到有外貿公司帶著十多人的外國客戶團,直奔三樓的裝飾品區域
絡繹不絕的交易,仿佛不受國際貿易環境的影響
走遍商貿城的各個角落,都比我想象中的更熱鬧
幾步一個外國人的密度,確實讓我感受到了作為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的流量
整個商貿城分一區到五區,每一區都有好幾棟樓,每棟樓四五層
而我穿插在其中,人流量幾乎都是這樣,就連在旁邊肯德基就餐,也都擠滿了來用餐的老外
2024年,義烏國際商貿城的日均客流量是22.43萬人次,而日均外商客流量超過3900人次
因此在義烏,外國人既是客戶,也是遊客
如今的義烏,還湧現出各種各樣更高科技的小商品,我在現場看到的,外國客戶最鍾意的是這款遙控飛機,他們都在結束了自己的工作後,買一兩個回家帶給孩子
因此義烏老板也很聰明,平時有空就在中庭廣場遙控飛機,展示,吸引客戶
還有這款很火的電動行李箱,老外看了嘖嘖稱讚,也想帶回國
義烏做外國人的生意不僅僅是出口貿易上,商貿城現場本身也成為了外國人的商場
餐飲、奶茶、鹵味、水果...看得到的地方都有小商販推著推車銷售給老外
老外喜歡喝果汁,橙子就直接做成鮮榨,各種餐廳裏也都供應外餐
在客流量的角度看來,義烏的外貿生意,表麵上看至少在短期內還未大量受到關稅戰的影響
那那些主要做對美業務的義烏老板呢,現在情況怎樣了
而當我和這裏經營著不同品類商品的老板員工們坐下來聊了聊
才發現這股子韌性背後,蘊含著大部分的是人的堅持
02
“義烏做的從來都是全球生意。”
義烏,這座外貿之都的第一層韌性,就是,做全球化的生意
最近一年,義烏對非洲、拉丁美洲、東盟、沙特阿拉伯、韓國的進出口業務都有全麵提升
(數據來源:義烏市政府官網)
尤其是在一帶一路的政策導向下,義烏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4133.4億元,同比增長18.2%
找到的第一位,可以說是現在商貿城裏的“大紅人”,人稱“聶老板”
來自河南的她,在義烏經營著一家以萬聖節為主要產品的商鋪超過二十年
聶老板其實就是這次關稅戰下義烏受到衝擊較大的商戶之一,據她所說,在義烏商貿城一區到五區,類似她這樣主要以對美出口的企業,約有90家左右
聶老板經營的這家叫做自勤工藝的門店,是典型的義烏外貿“前店後廠”的模式,從設計、開模、營銷、交易一條龍
在商貿城附近,她還開著一家占地約1萬多平,員工最高50-60人的工廠,義烏主要的外貿出口模式,基本都是這樣的工廠店
也就是,客戶先看樣品,下訂單,工廠根據客戶的訂單購買相應原材料按訂單量製作,然後裝箱出海,運送到客戶所在的國家
從門口那些咧著嘴的南瓜裝飾燈,就可以大概預料到,自勤工藝的對美業務占比較高,老板說最高峰的時候占全店業績的50%
每年4-7月都是對美業務的高峰期,客商通常會在四五月份來義烏看樣品、下訂單,工廠製作周期在一個月內,通過海運到達美國,也要運輸一個多月
而這些萬聖節裝飾到達美國後,又經由當地外貿公司分銷給各個商超
基本上9-10月,那些美國超市貨架上的萬聖節裝飾都會寫著“made in china"
自4月初,對等關稅新聞出來後,聶老板手上的幾個美國大客戶影響最大
客戶決定“先觀望一段時間再決定”,工廠也隻能把手上活都全麵停下,和客戶一起觀望
而積壓的產品就是一種隱形成本,聶老板的美國客戶都是老熟客,有的已經和她往來生意超過了十年,因此都是“先下單,貨到付款”的交易形式
所以,美國客戶觀望的同時,這些像聶老板一樣的商戶們,也在想辦法
主動出擊的方式,目前最有效的是在之前的老客戶中,挖掘歐洲客戶的需求
將出口地主要轉向歐盟,也會考慮將單價降低,即便以成本價出售,都不願讓貨積壓在工廠裏
好在,聶老板和幾位歐盟的客戶溝通後,發現歐洲對萬聖節商品的需求也不低,而價格稍微再降低一點,自己不虧
反而在歐盟客戶那邊形成了和其他供應商的性價比
其實,這不是聶老板的第一次自救,在上次特朗普任期關稅戰期間,以及疫情期間,早就倒逼義烏的外貿商戶,從很早開始就挖掘國內消費內需賽道
出口轉內銷,一直是義烏最近幾年的新嚐試
反映在自勤工藝上,就是她們這兩年最近就開始嚐試轉做國貨
在國內的傳統節日,如春節期間,也積累了一些來自東北、成都、重慶的客戶
而用這樣的方式應對不管是美國加關稅也好,突發的外部環境因素也好,都為自己的生意帶來一定的調整空間
做好最壞的打算後,聶老板依然樂觀
她已經從事對美貿易十多年,在她眼裏"美國客戶不可能不進貨,不然就斷供了,美國人總得過萬聖節、聖誕節吧,而他們超市裏的貨,基本都來自義烏。”
“義烏的小商品全世界都找不到可以取代的地方,早年美國加關稅,客戶會從越南、墨西哥拿貨,那些國家的貨,也是義烏產的
現在東南亞南美的關稅也提高,美國人隻能從中國拿貨。”
義烏作為全球小商品貿易的中心,底氣的來源就是“平靚正”
在全球找不到任何一個國家的輕工業,可以像義烏這樣,以最快的速度生產價格低且精致度高的商品
“他們肯定還是要從義烏拿貨,可能就是少拿一點,少賣一點,但義烏隻有一個。”
聶老板對自家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非常自信,也很樂觀
在聶老板身上,我看到的是義烏人的韌性,他們樂觀、勤勞、堅定、思想活絡,想到方法就去幹
這似乎也是義烏為什麽能有今天的縮影
當天,我還偶遇了一個做出口派對用品生意的老板娘,在她的店鋪裏,“最牛老板娘”的獎牌放在最為顯眼的位置
她和老公經營的這家“辰洋派對”,主要往世界各地發各種生日、節日、宴會、派對的用品
銷量最好的是氣球和蠟燭
義烏人的生意基因是從家族開始代代傳遞的,他們嘴上老說這麽一句話:“寧可睡地板,也要做老板“
張老板娘公公婆婆早年做的是襯衫生意,姐夫、姐姐一家做紙製品生意,剛開始內銷,後來才慢慢轉外貿
那天下午,我親眼看到的就這麽一家小小的幾平店鋪,一個小時內外國客戶就來了兩組,分別來自埃及和印尼
埃及客戶買了近100箱的氣球,每箱500-1000份不等,而印尼客戶看中了盤子,先溝通了幾分鍾,答應明天再來看
我呆在店裏半小時,實打實感受到了義烏外貿生意的多樣化
就是你能想到的國外,不管是歐洲、非洲、中東、東南亞,全球人民需要的那些小商品,穿的玩的各種,義烏人都能做出來
他們比老外更懂自己國家的市場需求,比如派對用品,基本是歐洲和美國才會大量購買的商品
“老外比我們懂得享受,喜歡開派對,從各種細節都要重視,連杯子和紙巾都要專門定製。”
好在,張老板娘這家店本就以歐洲、中東業務為主,美國客戶從去年開始就慢慢減少了,因此這次關稅戰並未影響她的銷路
在義烏,有90萬家左右商戶,其中3000餘家商戶參與對美貿易,其中直接開展對美貿易的商戶有100餘家
從這個數據,其實就可以看到義烏從來做的都是全球貿易,而不僅僅是對美貿易
且義烏的老板們思路轉變很快,和這位張老板娘一樣
有的早幾年做飾品,過幾年可能做服飾,再過幾年做國貨,都有可能
“在這裏,大家都很清楚,沒有長青的生意,都在觀察,都在及時變化,這就是義烏,沒有人會隻看著籃子裏的。”
不管是有沒有受到關稅戰影響,來自義烏的商人們
都從多年的商業世界變化中,在自己的骨子裏形成了一股和外部環境對抗的韌性
03
“美國”可以有很多個,但“義烏”隻有一個
這是老板娘們,在聊到關稅戰時,最喜歡說的
人們提到義烏的競爭力,都會先說便宜
確實,義烏的商品在全球範圍內,有著無可替代的低價優勢
在勞密型產品兼具品質這條賽道上,目前全世界還找不出第二個義烏
勞密型產品,指的是那些在生產過程的要素投入比例中,勞動力投入比重相對較高的產品
2024年,義烏市勞密產品出口2466.8億元,同比增長21.6%,占義烏市出口總值的41.9%
這個賽道上,沒有哪個地方可以超越義烏,一方麵中國有著全世界最勤勞的工人,且勞動成本低
另一方麵,義烏在每個環節都精打細選,做出來的商品兼具價格和品質的平衡
因此無可取代
采訪過程中,一位店員也和我分享了這個現象,在輕工業這個賽道,也有很多其他國家想要闖進來取代中國義烏,但發現都做不到
為什麽
因為這裏有著全球最大的輕工業產業集群
你想要做一個鑰匙扣,就能找到多家做五金、做塑料、做紡織品的供應商,然後你可以選擇成本最低的幾家,找到勤奮的工人,以最快速度生產,最後連快遞公司也是義烏最便宜
從生產到運輸、服務,上述所講,不過是義烏市場壓低成本方法的冰山一角
這樣過了幾十年,也就做到了
在全世界範圍內,品質好的商品沒有比義烏便宜的,更便宜的商品沒有比義烏的精美
而便宜之後卻不隻是便宜,而是那些為了效率、為了標準和優化,做出的種種嚐試
所以,這次在關稅戰如此猛烈的外部環境中,我來到義烏最大的感受,不是便宜,而是便宜背後的韌性與成熟
就像自勤老板娘朋友圈這個簽名說的那樣
“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