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一季度數據:信心明顯回升
5.4%,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頗為亮眼,此外消費、投資和工業數據也都出現明顯回升。此前連續兩位數下滑的房地產銷售數據降幅也收窄至個位數。
對於一季度數據,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和西京研究院院長趙建都認為在去年底的增量政策發布後,當前市場信心逐漸回升,一季度增速實現良好開局。
不過,進入4月份,美國政府挑起的“關稅戰”又為接下來的經濟走勢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因素。
麵對挑戰,王晉斌建議既要謀求通過談判與美國達成協議,又要適時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對衝潛在的增長缺口。
在趙建看來,在國內房地產仍處於下跌區間,外部經貿環境複雜的背景下,當前可以推出具有前瞻性的政策,並且政策盡量前置發力。
圍繞當前經濟增長中的亮點和支撐力量,以及物價和房地產走勢等熱點話題,騰訊財經與王晉斌、趙建進行了對話。
Q1:一季度GDP增長5.4%,哪些因素支撐了增速的回升?
趙建:我覺得5.4%的增長確實超過市場預期。
首先,消費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很好的動力。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了4.6%,有很明顯的回升。今年春節期間,不管是DeepSeek代表的前沿科技創新,還是以《哪吒2》為代表的動漫市場火爆,都激發了居民的信心,也起到了激勵消費的作用。
第二個支撐因素來自政策的發力。去年三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加速探底。去年四季度政策開始發力,無論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還是對股市的支持政策,整個政策是前置的,力量相當足夠。
第三,一季度的出口表現良好,增長6.9%,遠超預期。相當於內需和外需合力共振推高了經濟增長。
另外,中國經濟常表現出V型的季度走勢,一季度是開門紅,四季度是收官戰,二季度和三季度相對較弱。因為年初一般都是政策集中發力,儲備項目在新一年集中投放,特別是在銀行和信貸端表現明顯,存在早投放、早收益的習慣性做法。
王晉斌:一季度GDP實現5.4%的增長應該說是高開的,實現了態勢良好的開局,比2024年一季度還高出0.1個百分點。
這個增速主要原因得益於:第一,過去拖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些因素在收窄,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和銷售的跌幅在收窄。第二,生產供給增長的比較快,比如工業增加值在3月增長7.7%,一季度共增長6.5%,這個增速和去年比是相當高了。第三,消費明顯的回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後續消費的動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Q2:最近美國加征所謂的“對等關稅”,從一季度數據來看,我國對美出口830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占出口總值的比重13.5%。您認為美國加征關稅後,對我國後續的出口影響有多大?
王晉斌:美國推出所謂的“對等關稅”,後來又加征到超過100%,可以說這種程度的加稅已經是禁止性的關稅了,就是說基本上切斷了經貿關係。所以接下來二季度,我國對美國出口肯定會受到影響。因為中國對美出口占到了出口總額的接近15%,所以後續出口是有壓力的。
我認為中美雙方最終還是會通過談判能夠達成一個協議,否則對雙方經濟都是巨大傷害。但是同時,我們還是應該提前謀劃,要考慮到如果美方漫天要價繼續采取霸淩主義手段,在短期無法達成協議的情況下,我們需要有新的增量的政策,來對衝美國關稅戰的帶來的負麵衝擊。
趙建:我認為,特朗普加征關稅對出口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如果說前幾年的疫情是天災,這次就是“人禍”。我了解到的幾家外貿企業目前業務出現了暫停,關稅加到極限狀態讓貿易暫時處於休克的狀態,因為有些商品一報關,如果交完關稅肯定得虧錢,還不如不賣呢。我估算加征關稅會影響中國1.5%的GDP,大概相當於2萬億元人民幣的體量。
在過去外需疲軟的時期,房地產投資和銷售能表現出“壓艙石”的預防性作用,但是目前房地產還處在下跌區間,內需還在逐漸恢複的過程中,所以當前疊加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導致外部環境複雜嚴峻,預計二季度的經濟增長壓力會有所上升。
Q3:經過幾輪的反製博弈後,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有一定的回調,比如延期90天,對電子產品給予關稅豁免等。您對關稅博弈的後續走向有哪些判斷?
趙建:中美之間的博弈就像在一座獨木橋上兩輛大車相向而行。當前中國國內經濟麵臨內需不足的問題,美國麵臨通脹高企、債務壓力等問題。現在雙方都想過獨木橋,而且都認為誰先讓步,就會讓對方占便宜,但是如果大家都不讓步的話,就會導致車毀人亡。所以,雙方考慮到自己的支付成本後,還是會理性分析,從而通過談判,都有所退讓,這樣對雙方都是利好。
Q4:一季度,房地產銷售麵積和銷售額的降幅已經大幅收窄至個位數。您如何看待當前房地產的形勢,預計今年會是最低點嗎?
趙建: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拖累雖然有所收窄,但是房地產銷售仍然是一個下降的狀態。我此前預計,如果沒有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衝擊,今年房地產很有可能實現結構性的築底,實際上一線城市和各城市的核心地段已經築底複蘇。現在預計,可能房地產實現複蘇的時間會延後一些。
以前是房地產救經濟,現在是經濟來救房地產。我認為後續還是需要有三大政策措施:一是用專項債收儲。以前部分房地產企業囤了大量土地,但是後來沒有資金進行開發,這部分政府可以用專項債來回收一部分,為房企注入流動性資金。二是收購一些存量房,可以用於保障房項目或者用來鼓勵住在老破小房屋的居民進行換購。三是推進棚改,特別是用貨幣化手段推進棚改。
另外,現在財政政策提出要更多的“投資於人”,我看一些地方把生育和房地產聯係起來,對於二孩、三孩家庭一些買房的補貼,我覺得這方麵可以加大力度。
王晉斌:從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來講,環比持平或上漲的接近30個,說明房地產止跌企穩的跡象已經顯現。這也表明一攬子促房地產止跌企穩的政策開始發揮作用。但是,從同比的角度來講,價格持平或上漲的城市隻有幾個,說明同比還是有一定的下行的壓力。中國居民的資產60%以上配置在房地產上,要實現止跌企穩,還需要政策持續發力。
Q5:一季度消費出現明顯的反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671億元,同比增長4.6%。分項來看,體育、娛樂用品類的增長最快,達到25%,但是近年來,市場最為關注的汽車消費反而持續低迷,一季度下降了0.8%,您怎麽看待這種現象?
趙建:我認為汽車消費可能會進入下滑的周期了。因為房子和車子都是耐用品,不像電影、旅遊是多頻次的消費。前年去年是汽車消費高峰期,居民經濟條件好的也需要五年到十年才會更換。所以對經濟增長的長期持續支撐不可能依靠這類周期性強的商品。另外,近年來消費需求不足也跟房地產的下滑有很大關聯,特別是影響了家居、家電行業的消費需求。
Q6:雖然消費有回暖,但是物價指數還是在負增長區間,您覺得原因是什麽?
趙建:一季度的CPI同比為負,因為受蔬菜水果的拖累比較大,今年是暖冬,蔬菜水果產量相對豐富,鮮菜價格下降5.9%,糧食價格下降1.4%。另外,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也帶動CPI下行。一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3%,核心CPI還是處在上升的狀態。
但是,物價指數低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如果需求仍然處於收縮狀態,整個物價無法上漲,仍然處於低物價運行狀態。
王晉斌:一季度的CPI增速為-0.1%,應該說現在物價還是比較低的。從一季度總體的目標實現來看,增長、就業等目標都實現較好,但是物價偏低,說明一季度經濟恢複呈現不對稱性的特點,還需要政策發力去推動物價回暖。
Q7:統計局提到“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增長動力不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還需鞏固。”您認為後續還需要加大宏觀政策的刺激力度嗎?
王晉斌:我認為現在可以考慮專門針對美國發起關稅戰後,針對可能帶來的增長缺口采取一些新的增量政策。從外部來看,要與東南亞國家、一帶一路國家更廣泛地開展經貿合作,開辟新的市場增長點,穩定與這些國家的產業鏈。從國內來看,可能需要出台增量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也需要降準降息,這是擴大總需求的基本政策。
第三點,我覺得可以針對那些對美國市場依賴較大的企業或者地區推出專項的支持措施,化解這些企業和地區出口的急劇下滑,確保他們能夠渡過當下的難關,這對穩定就業都是有作用的。
趙建:這要看決策層的依據是什麽?一季度的表現非常出色,可能按當前的數據分析當前的政策力度就足夠了。但是我們知道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市場可能也會擔憂在一季度數據回暖後,後續的政策力度會不會減弱。所以,我認為政策還是需要繼續發力,特別是要有前瞻性布局,政策要盡量前置發力。我認為二季度是這些政策出台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