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價”讓大眾、豐田重回牌桌?卡羅拉雙擎直降3萬
編者按:2025年被視為合資車企戰略反攻關鍵年。麵對自主品牌與造車新勢力的強勢崛起,大眾、豐田、本田、通用等跨國巨頭正以“中國速度”推進變革,推出多款本土化純電平台車型,並深化與中國科技企業的智能駕駛合作;奔馳、寶馬、奧迪等豪華品牌更是希望借助電動化、智能化完成品牌價值重構。
這場戰略反攻的本質,是合資車企從“技術輸入者”向“生態共建者”的角色蛻變,也標誌著合資2.0時代的到來。騰訊汽車《遠光燈》將陸續推出“合資反擊戰”係列報道,是為第三篇。
合資車企“一口價”策略正初見成效。
在剛剛過去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一汽-大眾以超過38萬輛的交付量,擠入了傳統車企銷量第5名,同時,上汽大眾、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也都在TOP10的排名中有所上升。
正是由於越來越多大廠踴躍加入“一口價”的行列,並以10-25萬元的家用車型居多,這讓大多數合資品牌,甚至豪華品牌在第一季度的銷量有明顯回暖。
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統計,今年3月,傳統燃油車的促銷幅度逐步達到22.1%的水平,較上月增加0.4個點。豪華車的促銷逐步達到26.1%的高位,較上月增加0.3個點。合資燃油車的促銷逐步達到21.5%的高位,較上月增加0.3個點。
“一口價”銷售策略所帶來的變化,並不隻是可直觀看到的“降價”誠意,同時還解決了以往4S店報價不統一的問題,這也無形中提升了消費者的選車和購車體驗,還能正麵對抗自主品牌內卷的“限時優惠價”。比如在10萬級轎車中,曾經價格不低的豐田油電混動車型——卡羅拉雙擎,如今起售價8.98萬元起,比原售價降低了3萬多,從而縮小了與比亞迪秦PLUS之間的差距。
價格變化更大的東風日產軒逸,在宣布了“一口價”之後,軒逸經典的起售價為6.98萬元,相比原售價降了接近4萬元,降幅超過35%;同時全新軒逸的一口價則是8.98萬元起,相比原售價也便宜了3.41萬元。
因此,合資車企外,傳統燃油車也成了“一口價”銷售策略的受益者。中汽協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傳統燃料乘用車國內銷量104.9萬輛,比上年同期減少5.4萬輛,但環比增長44.4%。
新能源車的銷量依舊在穩定中增速,原因除了報廢補貼大幅升級(以北京為例,從1萬元提升到2萬元)之外,車企對於2024年“盛行”的價格戰也開始趨於溫和,行業內卷狀態也有較明顯改善。
從乘聯會最新的數據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乘用車累計零售512.7萬輛,同比增長6.0%。其中僅3月份的乘用車市場零售量就達到194.0萬輛,同比增長14.4%,環比增長40.2%,僅稍低於2018年3月198萬的最高水平,處於曆年3月零售曆史高位。
長城跌出前五 大眾、豐田憑“一口價”止跌回升
2025第一季度的銷量呈現出集體回暖態勢:合資品牌因為燃油車“一口價”策略+加速電動化轉型的疊加,實現了銷量止跌且開始穩中略升,而自主品牌則憑借新能源新車型的布局、出口和價格優勢繼續擴大著市場占有率。
根據騰訊汽車《遠光燈》對國內車企2025第一季度銷量TOP10的統計來看,比亞迪、長安、吉利、奇瑞、一汽紅旗等自主品牌的銷量均保持著高速增長,隻有長城汽車出現了下滑;合資品牌中的一汽-大眾、上汽大眾銷量承壓加速煥新,同時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實現了止跌回升。
比亞迪在第一季度中以100.08萬輛的累計銷量穩坐冠軍之位,同比增長59.81%,其中乘用車銷量為37.14萬輛,同比增長23.1%。具體來看,在比亞迪用“天神之眼C”開打“智駕平權”後,王朝網和海洋網合計銷售達到了350615輛,同比增長22.3%;方程豹汽車銷量為8051輛,同比增長126.8%。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能源市場多品牌競爭加劇,比亞迪增速也開始逐漸放緩。
亞軍和季軍則分別是長安汽車和吉利汽車,兩大車企之間的累計銷量旗鼓相當。長安汽車在2月升級了北鬥天樞2.0計劃後,旗下長安引力、長安啟源、深藍和阿維塔多品牌聯動,部分車型已搭載天樞智駕係統,大幅提升了長安自主品牌車型的競爭力,使得自主乘用車銷量達到了45.27萬輛,新能源車銷量為19.42萬輛。
相比於長安汽車Q1銷量同比僅增了1.89%來看,吉利汽車47.85%的同比增長顯得“遙遙領先”,這主要得益於從車係變成獨立品牌後的吉利銀河,旗下多款新車爆發,銀河品牌Q1銷量達到25.97萬輛,同比增加了214%,其中僅3月份的單月銷量就達到了9萬輛,同比增長290%;而吉利品牌的累計銷量為19.14萬輛,同比增長62%;極氪科技集團(極氪+領克)累計銷量11.4萬輛,同比增長21.1%。
位居第四位的奇瑞汽車,Q1累計銷量達到62萬輛,同比增長17.1%,創造曆史季度銷量新高。其中,奇瑞品牌累計銷售59.05萬輛,同比增長18.8%;新能源累計銷售16.34萬輛,同比增長171.8%;累計出口汽車25.54萬輛,持續保持中國汽車出口第一。
原本常駐第五位的長城汽車,這次被一汽-大眾所“取代”。盡管一汽-大眾官方並沒有公布Q1累計銷量的具體數據,但超過38萬輛的成績比長城汽車的25.68萬輛多出了約13萬輛。僅從3月份銷量來看,一汽-大眾實現整車銷量15.4萬輛,燃油車銷量同比增長1.4%,不難看出在多款新車完成換代後,與老款同堂銷售的策略依舊好用,同時“一口價”的推出也讓部分油車如邁騰、探嶽等煥發第二春。另外,奧迪品牌的銷量為5.6萬輛,穩居國產豪華燃油車市場排名第一。
跌出前五的長城汽車,在銷量中隻有魏牌是乘用車品牌中唯一實現增長的,3月份的單月銷量為4675輛,同比增長29.57%;一季度累計銷量1.33萬輛,同比增長38.69%。其他乘用車子品牌則全線下滑,最終導致長城汽車一季度累計銷量同比下降了6.73%。值得一提的是,長城皮卡一季度累計銷量超過了5萬輛,同比增長14.97%,皮卡依舊是長城汽車的銷量擔當,在整個皮卡市場中也仍穩坐頭把交椅。
第7-10名則分別是上汽大眾、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和一汽紅旗。在新能源不斷增長的當下,大眾和豐田依舊是燃油車中的王者。其中,上汽大眾朗逸家族收獲了超2.4萬輛的銷量,途嶽銷量超1.1萬輛,途觀銷量突破1.4萬輛,帕薩特銷售近2萬輛;同時在新能源轉型方麵,ID.家族的聰明款、上汽奧迪在市場上的銷量也在實現增長。
一汽豐田作為國內少數覆蓋燃油、混動、插混、純電及氫能源全驅動技術的車企,在燃油車的基本大盤之下,Q1電動化車型的銷量為8.74萬輛,占比達51%,同比增長超過27%,保持著電動化產品在合資品牌中增速領先的地位。而廣汽豐田旗下油電混動雙擎車型在各個細分市場的表現也很搶眼,特別是3月初推出的鉑智3X,更是向比亞迪宋家族發起了全麵反擊,上市1小時便收獲了1萬輛的訂單,後續產能跟上後將會助力銷量的大增。
一汽紅旗以10.91萬輛累計銷量完勝了東風乘用車,上升到TOP10中,還實現了同比增長8.8%,可以說是領跑了自主豪華陣營。具體來看,新能源產品的銷量突破2.2萬輛,同比增長43.8%,占比提升至20.1%;節能車銷量8.7萬輛,同比增長2.3%;金葵花超豪華車型環比增長45.2%。另外,天工平台下的全新車型也在以高性價比優勢,逐漸在向家用車市場進一步滲透。
特斯拉依舊強勢 做增程的理想被做純電的小鵬反超
如果說傳統大廠們重在穩住基本盤,同時用“一口價”和“限時優惠價”等銷售策略來火拚“排位賽”,那麽,新勢力品牌所開啟的新一輪“淘汰賽”就顯得更加殘酷了。同樣是在國家雙新政策的推動下,通過左手“拚”低價,右手“卷”智駕的組合拳,讓品牌梯隊出現了大“洗牌”局麵。
新勢力第一梯隊:特斯拉、小鵬、理想、零跑、鴻蒙智行、小米汽車
新勢力第二梯隊:深藍汽車、極氪、蔚來汽車、嵐圖、阿維塔、樂道汽車
從2024年11月開始,盡管小鵬汽車的銷量已連續5個月實現了增長,成為了中國新勢力品牌2025年第一季度的銷冠,同時理想、零跑和小米汽車也分別在一季度斬獲了92864輛、87552輛和75625+的好成績,但“圍攻”特斯拉的大戰暫時還是失敗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鴻蒙智行此次並沒有公布第一季度的銷量數據,因此也讓銷量TOP10排行榜存在偏差。
根據特斯拉官網顯示,特斯拉全球一季度交付量336681輛,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不過在中國市場內,特斯拉的第一季度銷量卻創下了新高,達到13.72萬輛,並成為2022年以來銷量最高的一季度。其在3月24日-3月31日的單周銷量更是達到2.1萬輛,這也是特斯拉連續第五周刷新2025年單周銷量最高紀錄。
雖然特斯拉在2月底時分批向國內車主推送了“FSD功能”的更新,但其實有助於銷量提升的,還是後續推出的全新限時購車政策,尤其是煥新Model Y全係限時3年0息和5年超低息購車金融政策,以及Model 3後輪驅動版/長續航全輪驅動版限時5年0息政策。可見,超長免息金融政策,依舊是帶動特斯拉銷量增長的利器。
而小鵬汽車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累計銷量為94008輛,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31%,環比增長2.7%。這不僅是銷量上的領先,同時還實現了同比和環比的雙增長,也是所有新勢力品牌中的唯一一家。其中,小鵬汽車3月份的交付量為33205輛,同比增長268%,月交付量連續5個月均超過了3萬輛,並刷新了單季度的交付紀錄。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鵬汽車在最新的4月首周交付數據中,又以0.75萬輛的成績斬獲了新勢力銷冠,周銷量環比大漲超21%。能長期保持增長且奪冠主要是靠十萬級的MONA 03、“合資B級車殺手”的P7+這兩個爆款車型。據官方數據顯示,小鵬MONA M03連續4個月交付超1.5萬輛,小鵬P7+上市4個月,累計交付超4萬輛。
當然,這兩個爆款背後也離不開王鳳英所帶來的一整套成熟的整車生產成本管理,且這套成本管控優勢還在繼續。在3月內,2025款小鵬G6、2025款小鵬G9同步上市,其中2025款小鵬G6售價區間為17.68-19.88萬元,遠低於2024款售價,一舉成為了中型純電SUV的黑馬;小鵬整體銷量的提升也得益於2025款小鵬G6、G9交付工作的逐步推進,預計在第二季度還會依舊保持增長。
2025第一季度的市場格局有一個劇烈反轉是,純電動再次回歸高增長,而增程式增長速度大幅放緩。根據乘聯會發布的1-3月份零售端的累計數據來看,純電車型增長最快,累計增長45.2%;插混車型銷售53.4萬輛,累計增長33.7%;增程式車型累計銷售21.3萬輛,同比僅增長0.7%。
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認為,這輪純電動的增長是由小微型電動車和高端電動車共同拉動的。
這個數據也影響到了理想汽車——被僅出售純電動車的小鵬汽車反超就是印證。目前,穩住理想銷量的核心車型依舊是理想L6,累計交付突破24萬輛,已經連續11個月穩居中大型SUV銷量榜首,不過增程式市場趨於飽和,理想也在2月底發布了首款純電動SUV——理想i8的官圖,並表示將在7月亮相,同時還會發布理想汽車的下一代自動駕駛架構MindVLA。
近期據36氪報道稱,理想汽車對銷售與服務群組進行大型變革調整,該群組包含零售、售後服務、充電、質量運營、海外業務等,向銷售與服務高級副總裁鄒良軍匯報。零售方麵,理想汽車內部正在推行“戰區製”,將原本26個“戰區”合並為東、西、南、北、中五大“戰區”,並由銷售與服務高級副總裁鄒良軍直接領導,不再設單一零售負責人一職。據悉,此次零售端的調整旨在集中銷售資源,根據不同地區特點製定更具針對性的銷售策略,以推動銷量增長。
而作為“理想平替”的零跑汽車,憑借著高性價比優勢一直保持著高銷量,尤其是售11.98萬元起且帶激光雷達的零跑B10上市之後,零跑汽車已經成為了新勢力汽車中實現“智駕平權”的代表了。其在第一季度的累計銷量達到了87552輛,同比增長162%,排在新勢力品牌的第四位,但僅從3月份所交付的37095輛數據來看,是中國新勢力單月的銷冠。
而零跑B10的上市,以及截止到5月31日前的四項終身免費質保+至高價值15600元上市禮遇,預計能為零跑汽車帶來第二季度銷量的全新增長點。與此同時,零跑C16截至目前也已累計交付突破了5.5萬輛,後續也依舊是普通家庭選購大尺寸多座SUV的優選。
排在第五位的是最近因為交通事故引發“熱議”的小米汽車,盡管小米汽車以及雷軍已經公開表態,但這或許會對小米汽車的銷量產生影響,我們也呼籲大家在使用智駕輔助係統時,一定要保持時刻準備接管的好習慣,畢竟它隻是輔助係統。
小米汽車第一季度的累計交付量超過了75625輛,僅3月份單月的交付量就接近3萬輛,再結合小米汽車僅小米SU7單一車型在售的情況來說,小米SU7依舊是最暢銷的中國新勢力轎車。隨後小米汽車的首款SUV——小米YU7有望在上海車展中首次公開亮相,相信這款車能成為下一個爆款,有望讓小米汽車實現2025年共計交付35萬輛的新目標。
至於在2024年以新勢力銷量亞軍身份進入第一梯隊的鴻蒙智行,截止到目前都沒發布3月份的銷量,但通過賽力斯發布的產銷快報公告可以得知,2025年一季度賽力斯汽車銷量超4.5萬輛,同比下滑46.31%。其中,3月銷量約1.37萬輛,同比下滑45.19%。
再結合第三方平台數據顯示,2025年前兩個月,問界M7和M9的銷量均出現了下滑。其中,問界M7在1月和2月的銷量均未過萬,均低於2024年單月銷量;問界M9在1月和2月的銷量分別約1.25萬輛和5242輛,對比2024年11月和12月銷量均超過1.6萬輛的數據來看,問界的銷售受到“智駕平權”影響的確較大,這也與華為“朋友圈”逐漸壯大有一定的關聯。
在新勢力第二梯隊中,深藍汽車以67684輛的累計交付量“遙遙領先”,同比增長了68.9%。得益於深藍超級增程2.0、綜合高性價比、多車戰術的聯動,隨後該品牌的旗艦級SUV——深藍S09將在上海車展中正式上市,整車尺寸與理想L9和問界M9高度接近,並配有越級配置,還搭載了華為乾崑智駕ADS 3.0係統,預計將會成為深藍汽車銷量的全新增長點。
其次是主打高端的極氪,第一季度累計交付41403輛也維持了極氪好銷量的基準線,同比增長25%,熱銷車型主要是極氪001、極氪7X、極氪007,其中極氪7X在20萬以上中國純電動SUV銷量中排名第一。據悉,今年內極氪不僅會發布超級電混係統,同時還會推出基於極氪007架構所打造的獵裝車型、全尺寸旗艦SUV、中大型豪華SUV這3款全新車型,分別會在第二、三、四季度上市。
而最後3名則分別是累計銷量均未能突破3萬輛的蔚來汽車、嵐圖和阿維塔。蔚來集團在當前的問題還是樂道品牌,在“蠶食”蔚來入門級市場空間同時,似乎也沒找到適合品牌的打法。樂道不僅沒帶來更多增量,在剛進入4月的第二天,樂道CEO還引咎辭職,隨後由原能源業務負責人沈斐擔任樂道汽車總裁,並全麵負責樂道銷售工作和區域公司管理,希望後續能適當降價,再結合本身可換電的優勢,把銷量快速整起來,否則蔚來集團在今年的壓力還真的非常大。
結合新勢力品牌在第一季度的單月和累計表現來看,普遍都實現了銷量的同比增長。預計從4月份開始,新勢力品牌可能會以每月破3萬輛的交付量來作為“基準線”,這也可能會成為梯隊“分水嶺”的新指標,在第一梯隊的品牌在穩住的同時,還要追求再增長,而第二梯隊品牌則需要加大新車推出的速度和力度來實現突破。
車展疊加五一長假 第二季度迎來銷量增長點
接下來,在國家促消費和多省市對應的促消費政策的推動下,4月23日即將開幕的2025上海車展將會全麵活躍市場氣氛且加速聚攏人氣,再疊加各地促消費政策的實施,必將成為推動國內汽車消費的催化劑和觸發點,同時也將打響新一輪的“淘汰賽”。
車展之後,便將迎來“五一”的5天長假,隨著近兩年自駕遊的持續火爆,以及高階智駕加持下的自駕遊體驗更好,近期新車通過“增配不加價”的方式來增強性價比,這也會促使出遊消費更好拉動新購和換購群體的需求增長,期間各大車企業也將全麵發力,來迎接第二季度銷量的增長點。
而對於今年整體銷量,崔東樹的預測頗為謹慎,他認為國際市場地緣政治影響下,出口問題比較嚴重,維持全年保持3%的增長預測,即2025年乘用車零售2364萬台,預測總量較2月的預測值增加21萬台;2025年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預測為1614萬台,增32%,預測總量較2月的預測值增49萬台,新能源批發滲透率56%。
盡管近期特朗普關稅大棒引發全球關注,但中國汽車出口美國的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沒有在美國銷售,因此,中國生產的自主品牌汽車並不會受到美國加關稅的影響;本輪關稅調整或會在短期內影響中國品牌在海外部分基地的投產建設布局,但未來全球化戰略中的中國汽車依舊具備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