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戰進入第二階段:眼下能抄底嗎?

來源: 2025-04-14 18:36:39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由美國單方麵挑起的關稅大戰,經過近10天你來我往的“拳擊”後,攻守雙方各自的牌都已打出,目前進入相互觀望,尋找談判契機的第二階段。

與此同時,全球資本市場也從上周初的暴跌,上周中的報複性反彈,從上周末起進入橫盤震蕩。

驚魂稍定後,投資港股與A股的投資者,心頭最強烈的疑問至少有三個:市場見底沒有?中國提振內需的政策力度有多大?新經貿格局下如何配置中國資產?

目前,港股與國內A股市場見沒見底?

據中金公司測算,恒指在20500點左右,計入的預期與上一輪中美貿易摩擦2018年底的水平相當,目前看市場也基本在這一位置穩住。

隨著“對等關稅”後情緒的極致宣泄暫告一段落,關稅博弈似乎也進入“第二階段”,恒指從3月下旬高點回調超過15%。短期情緒宣泄到位,較2018年貿易摩擦更極致,絕對估值已體現一定吸引力。

換句話說,中金公司認為,20500點附近就是港股的價值中樞。

今年以來,A股行情基本上是跟著港股走的,如果認為港股見底,那麽,A股也基本上穩了。尤其是中央匯金公司亮明自己中國版平準基金的身份後,A股投資者信心大增。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港股20500點,A股3000點,雖然被認為是市場中樞,但是,這不代表市場未來就不會跌破這個位置,就如中金預測,極端情況下,恒指有可能跌到18000點附近。

因此,在市場劇烈震蕩後,投資者也不可簡單地認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

隨著美國對中國出口貨物征收145%的關稅落地,國內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在所難免。這時候,人們自然將關注的重點轉移到國家對衝政策上來。

市場各方都在預測,國內提振內需的政策力度會有多大?最快會在什麽時間出手?

對此,依據目前的經貿格局,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邢自強認為,在國內需求政策方麵,盡管兩會已規劃了近 2 萬億人民幣的廣義財政擴張方案,目前也在穩步推進,但麵對當前關稅帶來的新形勢,這顯然是不夠的。

他預計,中國將會推出力度更大的刺激政策,且實施時間會比原計劃 7 月底的政治局會議大幅提前,有可能在二季度就提前推出,其中包括消費補貼、全國育兒補貼以及對科技領域的支持等一係列政策。倘若市場信心進一步惡化,對房地產的支持政策也可能會進一步強化。

鑒於此次關稅大衝擊的現狀,摩根士丹利此前預測的今年國內 4.5% 的經濟增長率麵臨著實質性的下行風險。

這雖然是一家之言,但這些觀點在海外投行中很有代表性。多家機構隻是在中國政府出手時間與政策力度的估測上略有差異。

簡而言之,麵對外貿出口可能大幅下滑的前景,中國政府大手筆提振內需已是業內共識。

那麽,第三個問題來了,在外有美國惡意挑釁的關稅衝擊,內有中國政府提振內需的政策下,眼下,中國資產應該如何配置呢?

具體到A股,如果眼下進場抄底,中短期該買什麽?

中信建投研報分析,當前處於以關稅政策博弈為主導的第二階段,在美國對電子產品免征“對等關稅”後,電子等相關板塊有望階段性走強,此後市場對貿易戰的敏感度預計將逐漸降低,更多地將注意力轉向內需刺激政策的博弈。

同時,隨著貿易摩擦進入第二階段,市場邏輯從全麵避險逐步轉向結構性機會挖掘,可以在保留底倉防禦的基礎上,主動布局“內需提振+反關稅受益”雙主線,把握政策驅動與業績修複共振的機會。

中信建投認為,A股短期關注電子、通信反彈機會(半導體後續仍有不確定性),中期應重點關注內需刺激政策與反關稅方向。包括:軍工、商貿零售、社會服務、美容護理、自貿區、自主可控、一帶一路、稀土、黃金等。

至於港股的配置,中金公司認為:

1)有科技敘事支持且對出口敞口較小的互聯網科技仍是主線,可與分紅資產互相輪動。

2)對餘下泛消費和順周期部分,更依賴宏觀政策和整體杠杆修複,如果財政能夠對衝,內需相關的順周期板塊會有更好的機會。

3)此外,出口相關板塊敞口更大,來自美國收入占比更高的家電、電子設備、海運等需關注關稅進展。

不過,公司研究室還是要提醒,在對港股與A股資產的未來配置上,投資者不可以盲目樂觀,還要依據中美圍繞關稅的博弈進程,以及國內提振內需的政策效果,與時俱進,做出謹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