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本周走貶近400點,大幅快速升值暫告一段落

來源: 2020-10-15 00:35:33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本周以來,人民幣由強轉弱,截至10月14日官方收盤,離岸、在岸人民幣對美元本周累計走貶近400點。15日早盤,截至10:33,美元對在岸人民幣報6.7161,美元對離岸人民幣報6.7098。

盡管如此,各界仍判斷人民幣大幅快速升值的趨勢已經暫告一段落。

10月10日晚間,央行公告稱,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下稱“遠購”)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這意味著,需要做購匯(用人民幣換美元)的企業無需再額外繳納風險準備金。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和交易員普遍表示,近期匯率快速升值的趨勢將暫告一段落。

“此前,人民幣短期升值的幅度太大,需引起關注。三季度末至四季度,美元指數走弱這一主推動因素大概率不再存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動力相應減弱。年底之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在6.6~6.9區間小幅雙向波動。”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下一階段,我們應積極理性地應對匯率波動和資本流動,也要充分認清人民幣快速過度升值的不利之處。同時,鑒於當前人民幣波幅尚不及每日限製的2%,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也並非人民幣匯率實現完全自由浮動的最佳時機,應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逐步擴大匯率彈性。


人民幣升值暫告一段落

國慶長假期間,離岸人民幣持續攀升,在岸人民幣在假期後大幅補漲。10月9日(周五),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大漲近1.7%,夜盤收於6.6947;離岸人民幣更是氣勢如虹,上周收於6.6881,一度觸及6.6791。從5月到上周收盤,人民幣在5個月期間上漲近5000點。

不過,本周以來,人民幣走貶,在岸人民幣對美元走貶近360點,14日官方收盤報6.73附近;離岸人民幣貶值幅度更大一些,約在460點左右,截至北京時間14日20:00,報6.7275。

“其實,整體企業遠期購匯的總量並不算太大,但是央行公告的信號意義更強,加之11月前後市場不確定性還是比較大,所以近期人民幣升值趨勢大概率暫時刹車。”某外資行外匯交易員對記者表示。

德國商業銀行新興市場高級經濟學家周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5月以來,人民幣一直在迅速升值,黃金周後在岸人民幣更是快速突破6.7,三季度對美元升值3.7%,是10多年來的最大季度漲幅。“央行宣布取消遠購風險準備金,這將降低在遠期和期權市場做多美元頭寸的成本,從而‘遏製’了人民幣升值。取消準備金可被視為一項逆周期舉措,央行似乎認為市場存在‘羊群行為’,希望至少暫時放慢人民幣的升值速度。”

在周浩看來,未來人民幣持續大幅升值的概率不大。一方麵,貿易摩擦的前景未實質性改善;另一方麵,跨境資本流動的情況仍可能存在潛在貶值壓力。此外,中國的外債水平處於上升趨勢,未來可能對人民幣造成壓力。

此外,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美元可能已開啟弱勢周期,但連平表示,雖然美元已露疲態,但判斷美元指數進入長期貶值通道為時過早。從美元指數的構成來看,目前其籃子權重貨幣為歐元(57.6%)、日元(13.6%)、英鎊(11.9%)、加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等6種貨幣。不難看出,歐元的走勢對美元指數影響最大,美元周期性變化還需要觀察歐洲和日本等經濟體的發展變化。

審慎管理匯率和資本流動

近期,伴隨著人民幣匯率的較大變化,升值的利弊以及審慎管理匯率和資本流動的話題再度引發熱議。

首先,未來如果弱美元態勢確立,人民幣的快速升值可能利弊參半。連平對記者稱,8月以來,中國各項數據綜合來看都好於預期,尤其是出口增速進一步加快,同時拉動製造業生產快速回升,成為2020年經濟複蘇的重要推動力。若美元真的走上弱勢周期,人民幣持續大幅升值,中國的出口半年後必然會受到影響。以曆史數據為例,2005年中至2008年中,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大約18%,出口增速由2005年8月的33.2%高位下降至2008年2月的最低水平6.34%;2010年中至2014年中,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大約10%,出口則由2010年中接近40%的增速下滑至最低2012年1月的-0.55%,此後負增長時有出現;而2015年中至2016年底,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達13%左右,出口降幅由2016年2月的-27.96%收窄至2016年11月的-1.54%。

此外,如果美元指數持續走弱,加上發達國家量化寬鬆和零利率政策擴大化和長期化的溢出效應,連平認為,在中國經濟增長表現良好、金融市場開放不斷擴大的條件下,國際資本會通過多種渠道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從而可能增加貨幣投放的壓力,對國內物價上漲可能也會帶來一定影響。美元泛濫和零利率水平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產生推升作用,而中國是石油、天然氣和各類大宗商品進口的大國,上遊產品價格大幅上升必然會傳導到中下遊產品的價格上,增加物價上漲壓力,推升實體經濟的運行成本。2020年上半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帶來了國內物價水平的明顯回落,即是反麵例證。未來,國際輸入型通脹壓力不可輕視。

就下一階段而言,連平建議,未來中國也需采取積極舉措促進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在出口保持增長的同時,促進進口增速加快;在進一步擴大股債市場開放的同時,逐步擴大對外金融投資和證券投資,但不過度追求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審慎推進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以及人民幣國內兌換,在適當放鬆企業部門資本流出的同時,仍應保持居民部門“嚴出”的監管政策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