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自豪地看到自己的一些樸素認識和黃仁宇韓毓海這樣的曆史大家接近,老毛的土改,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在前三十年
讓中國社會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土改的暴力消滅地主階層,大躍進間接的導致三年困難時期,上山下鄉犧牲了一代城市青年的青春。
但是副作用畢竟隻是副作用,從曆史的角度看,正是這幾步革命性質的運動,才很大程度地打破了中國農村幾千年的底層結構,才組織起來了農民,讓他們接觸到了現代意識,為後來中國的工業化打下了物質和人力基礎。文化大革命定語是“文化”,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它是反文化的,隻是上層政治鬥爭延伸到下層,其實在我看來,文革的副產物上山下鄉才是文革真正的革文化命的一步,是革了中國農村封建文化/思想的關鍵一步。中國以前是半封建的農業社會,土改改變了生產資料所有製,大躍進人民公社改變了農村的組織形式,上山下鄉初步改變了農村的思想意識和文化傳統,讓千百萬農民部分了解了現代文明。正是這些沉重的腳印,才一步步地讓中國走向了工業化現代化。
老毛是農村出來的,他知道農村和農民在中國這個天平上的重量,他畢生都在試圖改變農村。他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建設者,但是前工業化的中國更需要的是一個能打破幾千年農村封建枷鎖的破壞者,先破才能立。
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怎樣抬高毛的曆史定位都不過分。當然毛的曆史定位和個人對他的看法完全是兩回事。個人的命運在時代麵前就是一粒沙,但是一粒沙也是曆史的一部分。可以理解個人/家族利益被犧牲後的無奈和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