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饑荒:糧食戰爭下的農民悲歌(三)

來源: 2019-07-11 07:13:25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大饑荒:糧食戰爭下的農民悲歌(三)

2019-07-10
 
曆史上把1958年-1960年稱為“大躍進”年代。這三年“大躍進”引起人類曆史上最嚴重的大饑荒。(網絡資料圖片)
曆史上把1958年-1960年稱為“大躍進”年代。這三年“大躍進”引起人類曆史上最嚴重的大饑荒。(網絡資料圖片)

1958年至1962年,發生在中國的大饑荒,有上千萬的人口餓死,其中絕大多數是農民。在這場人類曆史上少有的災難過去60周年之際,本台記者王允依據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民間口述史,采寫了係列報道《大饑荒:糧食戰爭下的農民悲歌》。今天請聽第三集:逃無可逃。

大饑荒在當時是全國的現象,但各省各地又有差別。作家依娃母親的家鄉甘肅的饑荒就比鄰省陝西嚴重得多。為了保留家族的血脈,依娃的外婆以赴死的決心帶著依娃的母親和舅舅逃到了陝西,

“在甘肅那邊的路是不平的,那個翻山越嶺不是我們所想象的,我去的時候,那個路就是一本書那麽寬,那要掉下去也是沒有命的。而且我的外婆是一個小腳,我的外婆真的是要下多大的決心,要把這兩個孩子帶出來,讓他們活下來。”

無處可逃

多數逃荒者都沒有依娃的外婆那樣幸運。1958年開始實行的戶籍製度,使農民向外遷徙變成非法。隨著逃荒饑民增多,中央政府又在1959年初下令嚴禁農民外流,各地政府出動民兵圍堵通往外鄉的路口。

大饑荒口述史收集者賈一群記載了當時的情況,

“被抓到以後,除了暴打,還有不給飯吃的種種懲罰。即使有個別逃出了村莊,來到了碼頭、車站,也要查你的證件、查你的票。如果發現是盲流,也要立即交給收容站,然後遣送給原籍。”

唯一的生路被切斷,這意味著,農民甚至沒有逃生權,隻有在家裏等死。

無路可退的饑民被迫揭竿而起,以血肉之軀爭取最後一絲生的希望。根據楊繼繩在《墓碑》裏的記載,從1958年到1962年的每一年都有眾多因饑荒發生的農民騷亂或暴動。但這些事件很快被強權的槍杆子鎮壓。

向深淵狂奔的“列車”

在這場政府對農民發動的“糧食戰爭”中,農民處於絕對的弱勢,而他們所麵對的極權政府,在最高領導的裹挾之下,已經失去了糾錯機製,正如脫軌的列車向深淵奔去。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宋永毅教授宋永毅指出,由於反右運動,政府的錯誤決策無法被及時糾正,

在1958年,毛澤東發動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麵紅旗運動,結果造成了人類曆史上最大的人為大饑荒,導致三千多萬人非正常死亡。(資料圖片)
在1958年,毛澤東發動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麵紅旗運動,結果造成了人類曆史上最大的人為大饑荒,導致三千多萬人非正常死亡。(資料圖片)

“1957年沒有反右的話,58年的慘劇發生的幾率就要小很多。57年的反右把幾百萬敢講話的黨內幹部和知識分子全部打下去了。”

反右運動最常被人提起的一件事情是,1959年夏,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因為向毛澤東指出大躍進中的浮誇風和左傾錯誤,被打成反黨集團首領,斷送了政治前程。

安徽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饑荒幸存者在2001年回憶說,當時基層幹部的情況也相似,

“那時候誰敢講話,講錯一個字就被打成右派!(畫外音:餓死那麽多人,也沒人敢說?)哎!(也沒人敢統計,死了多少人?)誰能統計是誰?一般幹部都被打成右派!說你日記上有說不好的地方,查出來之後,就給你記錄一塊,最後送到勞改營。”

在反右與大饑荒的雙重夾擊之下,1957年至1961年,被關押在甘肅省酒泉市夾邊溝勞教農場的三千名“右派分子”大部分被餓死,是為“夾邊溝慘案”。

圖片: 甘肅夾邊溝右派墳場。 (參與網)
圖片: 甘肅夾邊溝右派墳場。 (參與網)

反右運動與大躍進互相推動,背後潛藏著一條政治激進主義的線索。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大利用這條線索來解釋“公共食堂”對大饑荒的作用,

“我認為‘公共食堂’是當時大躍進過程中激進主義的一種代表。但有些地方的官員特別特別的激進,總想比別人做得更極端一些,比如把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要做得多一些。有些地方的損失就特別特別的慘重。”

依娃母親的家鄉甘肅省當時就深受激進主義之害,與鄰省陝西判然有別。依娃認為,這也是當時甘肅和陝西饑荒程度不同的重要原因,

“當時,陝西省的省委書記張德生,他不是一個非常左的人,他人比較厚道(下接)比起甘肅的張仲良,工作作風要踏實很多。如果他是很左的話,即便有糧食,農民也會餓死很多。”

象麥子一樣卑賤

大饑荒中被餓死的絕大多數是農民。當時,中國人口中農村人口的比例超過80%。憲法(1954年憲法)也清楚地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但農民在這個政權中的地位卻並沒有得到承認。

宋永毅認為中國共產黨曆來自視為一個工人階級的黨,

“按照中共的革命理論,長期以來,它就把農民放在對立麵。要利用的時候,是它的基本群眾,但是,和它發生衝突的時候,又是它教育和改造的對象。所以,這個意識形態就決定了,它不可能代表農民。”

農民不但被教育、被改造,更被剝奪。中國共產黨從早期的解放區開始,就基於戰爭的需要對農民進行殘酷的掠奪。1949年之後,中共政府又繼續向農民超額索取工業化的原始積累。

 

加州州立大學教授宋永毅。(宋永毅提供)
加州州立大學教授宋永毅。(宋永毅提供)

農村共產主義運動研究者顏智華認為,這是由國情決定的,

“除了向農民要,還向誰要呢?沒有對象了。農業人口占90%啊!”

依娃對此感歎說,

“中國的農民就像麥子一樣,太普通了,割了就割了,長了就長了,我覺得他們那種地位是最卑微、最卑賤的。死了就死了,死了幾千萬人,根本就不算什麽。”

不放手的極權

直接導致大饑荒的大躍進和公共食堂等製度,直到1961年才相繼中止。但全國性的大饑荒直到1962年才逐步結束。

此後的六十年,中國政府一直對大饑荒的真相遮遮掩掩。楊繼繩2012年在美國《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認為,對大饑荒的徹底曝光可能有損一個抓著毛澤東政治遺產不放的執政黨的合法性。這個遺產就是一個極權主義的共產主義體製。

這個判斷在7年後的今天,似乎並不過時。中國政府正試圖貫徹以高科技為特征的極權主義:社會受到全麵監控,異議的聲音也被空前打壓。中國在美中貿易戰中進退失據,國內媒體上卻鮮少對政府的批評和問責聲。在大饑荒中,因為缺少監督和製約而陷入瘋狂的政治格局似乎又重回中國大地。

(記者:王允 編輯:申鏵) 網編: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