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八大軍區對調
文革中,偉大領袖毛主席忽然作出決定,八大軍區對調
北京軍區的李德生與沈陽軍區的陳錫聯對調
濟南軍區的楊得誌與武漢軍區的曾思玉對調
福州軍區的韓先楚與蘭州軍區的皮定鈞對調
南京軍區的許世友和廣州軍區的丁盛對調
而且明確規定,隻能帶警衛員,其他人員一律不動。
這是鄧小平複出後給毛主席出的主意,正中毛主席的下懷。
當時,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已經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必須解決。但是解決這些問題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否定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是毛主席的底線,因為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成果最大最大最大,損失最小最小最小。
比如,南京要解決五一六的問題,黨政軍一元化領導的許世友絕對脫不了幹係,怎辦?把許世友調到廣州,換了廣州的丁盛,那就什麽事沒有了。
再比如,陳三兩把遼寧鬧的怨聲載道,換了李德生,李德生到了遼寧以後,頭一件事就是把油恢複成每人每月半斤,人稱李半斤。
鄧小平出了這個主意,毛主席龍顏大悅,那德才兼備,思想水平高就是解這兒來的。
這一招兒下來,既能解決必須解決的問題,又沒礙著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同時還實現了削藩,離窩毀巢,確實是一石數鳥。
高,實在是高
以下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