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豎起耳朵聽兩聲,這說明什麽?說明江青的前瞻,再說,樣板戲裏的唱主要還是京劇的唱腔,但音調比原來的更豐富好聽,更接地氣,文革後,老一代的京劇人又把帝王將相的劇本翻出來大肆演出,結果是什麽?觀眾越來越少(活該),京劇不改革,還是那樣用韻白,一個字出口要十秒鍾,還是咿咿呀呀的慢吞吞地唱,等三十年後,老一代死了,戲曲也壽終了。如果沒有五四文化革命,現在大家還都要用文言文寫文,而不是用白話文,老商會寫文言文嗎?